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深入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深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着力点,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相对稳定高校招生规模,20*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6*.66万人,加强了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培养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紧缺人才的学科专业,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正在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顺利完成了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对高校建设、改革、发展和提高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进展良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全面展开,“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基本完成。高校共建工作深入推进。 高校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广阔应用前景的科技创新成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第四,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切实办好各级各类教育。支持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双语教学及教师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重视学前教育,乡镇幼儿园建设得到加强,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关心特殊教育,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显著,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扩大到21个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改革全面实施,中考改革全面推进到制度建设的新阶段。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与高中课改相衔接的高考内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普通高中课改试点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逐步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第二,完善教师工资、津贴补贴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这项分配制度的改革举措,对于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继续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积极开展了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先进)集体和英雄(先进)个人宣传表彰活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农村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不断创新,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和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深入实施,取得新的进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年,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招生情况良好,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继续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得到加强。深入实施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得到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展,高校人才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