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或者要实现教育“无差别”发展,从目前来看还是一个尚未实现的目标,也可以说还只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因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不一样,如学校、学生、教师、环境、家庭、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参差不齐,教育各单位、各领域、各系统的均衡发展从目前来讲还难以做到同步同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尽量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探索,善于创新,从而为教育均衡发展谋求新的手段,增添新的动力,增加新的元素,开拓新的路径,要通过探索创新,实现“三个发展”:一是自主发展;二是个性发展;三是特色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要充分体现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校的个体特征,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避免教育均衡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机械性和程式化的倾向,从而促使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更加鲜活、更加灵动、更加具有生命力。在这里要特别一下务实与创新的关系。我们说的创新发展,应该建立在务实切实有效的基础上,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探索创新,而不是务虚作秀,千万不要把创新变成一种新的折腾,名义是创新,实质是瞎折腾,这是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应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并且实际操作要实实在在,不要贪图虚名,不要劳命伤财。今后,我们要多设立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交流对话平台,务实创新地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比如教育品牌建设的问题,现在我们*市建设教育名市这个课题,我们*区教育怎么定位,各学校怎么定位、怎么发展,学校的品牌怎么建设。比如农村骨干教师的流失,城乡教师总体素质的不平衡,包括城乡青年教师成长的“剪刀差”问题如何解决。比如学科建设如何均衡发展。比如“体艺2+1”如何体现和结合乡镇地方文化特色。比如“后20%”学生的教育管理如何切实解决好。等等。总之,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是多元多向、立体交叉、丰富全面的,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校长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在实践、探索和创新、提升中可以充分展示大家的胆识、智慧和水平。
二、突出提高育人质量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归结起来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牢记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使命,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要坚持“两个为本”,其中之一就是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大家知道,提高育人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要牢牢抓住的中心环节,要落实好提高育人质量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必须抓好以下两个关键: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抓质量首先要有正确的质量观,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内容包含了“五种要素”,这“五种要素”不仅是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更是被我们教育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内容:一是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公民,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已有明确表述。发达国家课程目标涉及的基本内容有四项: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基本能力的培养;三是价值观、态度和修养;四是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这几个基本要素也是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和把握的问题。再看看基本能力的培养所提及的有关七种基本技能:一是交流;二是数的处理;三是信息技术;四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