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
一是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由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牵头,监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和新闻出版总署为成员单位,建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大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每年初都召开会议,对工作作出部署,确定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有效地推动了治理工作的开展。各省、市、县也都相应地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把治理乱收费摆在突出位置。实践证明,完善工作机制,齐抓共管,是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是加强了制度建设,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四年来,在治标的同时,着力治本,从完善政策、建立制度入手,先后建立了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群众监督制度、受理群众举报制度和教育收费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还制定了加强收费资金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育收费资金的规章制度,使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认真开展了已转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全面清理了各类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取消了一批违规出台的教育收费项目。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严格实行了“三限”政策。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大了督促检查和查处力度,扩大了社会和群众监督的程度。开展了全国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推动了教育收费的进一步规范。
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了一大批违规违纪收费案件。部际联席会议和各省每年都对教育收费工作进行督查和专项检查,各部委也分别通过组织物价检查、审计调查、打击盗版教材教辅专项整治活动、教育投入专项经费督导检查等工作,坚决查处违规违纪的收费案件,追究有关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并对一些性质严重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保持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高压态势。
四是落实各项政策,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教育乱收费提供了保证,奠定了基础。20*年是我国教育工作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并在西部地区先行实施,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为根治农村教育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证。按照国务院部署,财政部、教育部和西部省份各级政府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坚决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确保了新机制的平稳运行,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明显减少。同时,新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把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些都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教育乱收费提供了保证,奠定了基础。
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治理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规范教育收费的任务仍然很重。一些地方和学校乱收费行为还时有发生,有的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仍比较强烈。比如,城市中小学择校高收费;公办学校以改制为名乱收费;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和网络学院的违规收费;教辅材料过多过滥;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不规范;一些学校自行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一些地方和部门超越管理权限,违规出台教育收费政策;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和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仍存在。虽然我们不断加大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但是有关政策还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教育乱收费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并未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