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将这些新的教育观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二要树立以人为本、开放兼容的办学观。没有学生的成才,没有教师的个人发展就没有学校发展。办学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要求我们必须全面牢固地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努力创造适宜学生学习成长和适宜每一位教师个人发展的环境和空间。学校应该是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要容得下个性各异的教师和学生,依托生命,激扬生命,发展生命。要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为教师开展教学实验、推进教育创新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每一位校长都必须坚定地确立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核心的思想,真正地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围绕教学搞好服务,尽最大努力团结教师,凝聚教师,调动教师,发展教师,把广大教师引导到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工作上来。
三要树立平等、博爱的教师观。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的主题,教师必须走下讲坛,放下架子,建立健康、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只有教师的权威越来越少,学生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多,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就会越来越大。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以爱作桥梁。温总理到北京35中听课,在与师生交流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在新课标下,爱学生不仅是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职业能力。没有爱的教育苍白无力。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在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真正懂得爱的情感。
四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天下的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的智慧、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真理的欲望来到世界上,他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所以,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我们要高举生本教育的旗帜,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尊重生命自身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只有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重视个体差异,重视因材施教,才能做到面向全体。要始终坚信,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同样光荣。
五是树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教师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的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知识在交往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学生快乐学习,素质发展,成绩提高。对教师而言,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进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智慧、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六要树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质量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衡量教育强县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推进教育改革艰难,要害是观念问题,而转变观念的最大障碍是质量问题,绕不开的是升学率问题。魏书生说“我一向很重视升学率,但从不排尖子的升学率,强调的是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当了12年局长,他把盘锦市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不足30%提高到92%。生本教育的创立者郭思乐认为,高考、中考是学生学习的成熟期的考试,追求分数的,往往得不到好分数,“而追求人的发展的,人却为之创造了好分数”。这两位大家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