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1、要正确认识当前产学研结合呈现的新态势。当前,产学研结合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新态势。一是市场机制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三方从自身发展要求出发,会自主选择伙伴开展合作,并分配合作成果。二是产学研结合日益成为各创新主体的内在需求。企业由于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迫切需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产学研结合也有强烈的内在需求,他们在科研中形成的大量成果期待转化,迫切需要加强与企业的结合。同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建设所需人才。三是产学研结合开始着眼于完整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采取从项目合作到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不再局限于解决单元技术问题既在产业领域内为构造完整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产学研合作,也跨行业、跨领域开展集成创新的产学研合作,还围绕产业新技术新标准的研发与应用开展产学研结合。四是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各地也积极制定了许多促进产学结合的政策措施,科技资源配置已经逐步向支持产学研结合倾斜。
2、要认真总结我县科技创新取得的新成效。近年来,我县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行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县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一是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20*年,我县完成专利申请量229件,增长2.6倍,完成市定任务192%。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9项,评定县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56项,分别增长1.5倍、1.6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9%,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全县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到18亿元,增长28%,在市新型工业化考核中科技这一块获得满分,排第一位。我县由全省知识产权创建县顺利升格为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县。二是创新环境得到新的提升。县委、县政府将产学研工作纳入工作议程和文明目标考核,全社会科技意识得到提高,科研项目和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每年都按一定的比例列支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支持产学研的经费达到300万元,20*年又增加18万元用于产学研合作活动的工作经费。20*年规模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达2000余万元。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我县近几年来和中南大学、国防科大、*大学、*师大、*农大、省农科院、机械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十余所院校有合作关系,先后有精华公司、昭陵茶业、*颜料公司等20多个企业和大专院校联姻,促进企业应用新技术60余项,形成高新技术产品20个。*颜料公司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双方共同开展研制包膜铬黄和纳米铬黄新产品,产品寿命延长,科技含量更高,价值成倍增长,20*年获得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72万元支持;我县新仁铝业研发“1070、3003”铝合金生产电子、电容器铝箔的技术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要高度重视我县产学研结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综合创新能力还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占比重偏低、后劲偏弱,赶上全省平均水平的任务非常艰巨。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的各项指标,也都处全省中下游水平。二是科技投入相对不足。20*年全县研发经费总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7%,应用技术研发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93%,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0.37个百分点。三是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