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全力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科技综合实力总体偏弱,在全省位于第57位,科技水平综合评价在全省位于第81位,(我市生产总值在全省排名第38位,财政总收入排名42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排38位。)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不相适应,科技创新绩效和科技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二是科技人才比较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于事业单位,而不在市场主体,工业企业高级研究开发人才与高级技工缺乏,农业科技人才青黄不接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三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表现在一些企业在科技开发方面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创新、人才引进、新产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保护等难以付诸实施,而且企业对包装科技项目,存在较为明显的畏难和依赖思想,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着力解决。
二、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这是顺应新形势、适应新发展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我市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推动跨越式发展。
1、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外发展事实表明,谁能在科技创新上高人一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发达、实力强大,主要是因为科技领先,在世界上占有明显主导权。我省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当前,我市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源、要素、环境压力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传统工业化模式提出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推动科技进步,深入推进“兴工强市、借力发展”战略和“六六”产业工程,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科技创新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近年来,我们全力实施“六六”产业工程,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整体产业水平有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低、能耗物耗高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根本转变。水泥、化工、机电三大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市的48.2%,而能耗却占97.6%。当前,中央和省、市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表明今后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将是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必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降低能耗、物耗,促进我市产业向轻型化方向发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高。
3、科技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企业离开了科技将一事无成。企业如果经营产品,只能一分一分赚钱;经营品牌,能一角一角赚钱;如果经营高科技,就能一元一元地赚钱。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并且逐步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过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一个不注重科技创新的企业,一定是没有发展后劲的企业;一个没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一定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一个不重视科技创新的企业经营者,一定不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