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亮蜂产品率先突破欧盟绿色壁垒;白菇+秀珍菇周年栽培模式研究成功,经济效益增加115%;纺织服装产业积极采用新的工艺流程,推行电脑控制,积极与国际接轨。)
3、实用技术创新效益明显。注重抓好实用技术的引进、创新和推广,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抓好实用技术创新。(凤林镇竹荪研究所针对竹荪种植原料竹屑短缺、产品种植成本上升的现状,实施“稻草替代竹屑人工栽培竹荪”项目,开拓了稻草还田的新路子,实现竹荪种植的可持续发展,三年来全市累计推广面积6300多亩,每亩增收642.5元,累计增收400多万元。)二是抓好实用技术引进。如水泥行业引进了布袋除尘技术,对于降低机立窑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新品种引进上,我市在水稻超级稻、棉花抗虫杂交棉、双低油菜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及栽培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十五”期间共增产增效2.2亿元,并创下我国早稻单产最高纪录,刷新我国长江流域棉花高产纪录。三是抓好实用技术推广。加快完善电信、广电、宽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信息服务网络,为推广实用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开通了“农技110”和“农民信箱”,推进手机上网、短信发布、专家咨询呼叫等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传递“到村到户”难题,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4、科技人才队伍逐步扩大。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级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共有在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346人,其中高级职称432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15708人。五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2331人次,其中高级职称5人。通过人才引进,给我市人才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江化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十五”期间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装修了两幢大学生宿舍楼,一幢专家楼,配备了电视机和日用家具,实行免费居住,引进各类大中专毕业生140余人,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火集团20*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水泥立磨生产线技改,当时企业从哈尔滨一水泥集团高薪聘请了夫妻两位总工程师,年薪达15到18万元,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贝林公司积极营造留人氛围,建立激励机制,20*年项目经理徐春光获得了个人第三个“钱江杯”,公司奖励其一辆2000型桑塔纳轿车。由于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使公司在短短10多年时间,从一个三级建筑企业发展到集建筑、房地产、市政、园林绿化和医疗卫生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并获得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
5、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支撑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扶强做大骨干企业的若干意见》、《*市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大力引进各类人才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优化科技发展环境。科技投入上,“十五”期间,财政对科技总投入4875万元,年均增长55%,并先后设立了“科技型企业创新资金”、“专利专项补助资金”、“市长特别奖中的技术进步奖”等,积极撬动企业和社会投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管理服务上,市科技、经贸、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工业110、农业110等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衢州“科工会”,为推进科技创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社会氛围上,全社会高度关注科技创新,广大企业家积极包装申报科技项目,形成了追求科技、崇尚科技、发展科技的良好氛围。最近,我市还对三友公司“倒三u接桥机”被侵权一案进行公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