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产业规划。规划是龙头,是灵魂。产业发展规划是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是进行产业布局和制订产业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是谋划、实施项目的重要前提,是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从有利于促资源的整合和形成集中的规模优势,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区域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的乘数效应,来编制产业规划。同时,要注重结合*的发展资源特色,考虑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及排斥性,注意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产业潜力,确保规划的质量及时效。
3.强化工业平台建设。平台决定发展基础。实践证明,以工业平台建设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工业平台建设面临阻力。一方面,受农保田政策的制约,扩容难度很大。但无论难度有多大,市委、市政府抓平台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全力突破各种制约,推动开发建设,决不走过去“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发展老路。另一方面,工业平台的基础配套水平太低,对项目的吸引力不强。在供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后,各基地开发主体也必须调整开发思路,遵循高标准规划、高档次配套的要求,在土地平整、基础配套的速度上进一步提速,以熟地推出公开出让,切实增强基地的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要积极开展节地工作,采取建设标准厂房、“零土地技改”、设定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等办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4.强化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培育产业集群的基础,是生产力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当前,我市以中小企业居多,分布太散,单打独斗没有胜算,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推进企业集聚,发挥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走向错位竞争,降低物流成本和信息成本,形成分工协作体系,构建完整的链条式产业,加快做大做强。要在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平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平台分工,科学设定产业布局, 并严格实行。“两区”要细化产业分工,促进产业内同类产品关联项目的集聚;“四基地”要强化功能区块分工,促进产业相对集聚。同时,要强化项目落户审查,支持老项目按产业集聚要求转产或搬迁。
5.强化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正式集群和创新型集群。创新型集群的特征就是企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良性关系。我市特色产业总量是在不断做大,但产业集群还是处于发展雏形阶段,更多的是竞争,合作方面还很缺乏,属于非正式集群。因此,要全力推动向正式的和创新型的产业集群方式提升。要加大对成长性产业、潜力型产业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开发上下游产品,推动差异化竞争。要按照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引进新的缺环项目,加强终端产品的开发,防止成为原料基地;要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切实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要加大对“x”产业发展的研究、培育,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
6.强化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动力。我市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现实发展需求来看,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还非常欠缺。企业与大院名校的科研合作还停留在松散型阶段,研发中心档次很低,而且分布不均衡。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区域(行业)科技服务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制造”尽快向“*创造”转变,打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