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地区,虽然,20*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一般来说是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现实究竟如何,需要我们进一步冷静分析。
一是从人均生产总值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按1982年的美元标准人均gdp在1456-2912美元之间,如果按照1982-*年的平均汇率美元标准来测算,则标准为2356—4704美元。我市20*年人均gdp约1740美元,换算后的数值为近2200美元,还处在级阶段,说明我市总量还是太小。
二是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在40%-60%之间,同时,第二产业在加快上升时带动三产比重上升。20*年,我市三产结构比由上年的16.5:49.2:34.3调整为14.9:51.5:33.6 ,达到标准,但三产比重上滑波动,这说明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三产发展滞后。
三是从就业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8.6:30.7:40.7。20*年,我市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40.9:34.1:25,与标准要求相差很远,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即使扣除统计因素,还是难以达到标准要求,表明我市工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
四是从城乡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20*年,我市城市化率为41%,超过较多,表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
五是从工业结构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标准是,轻重工业比重为4-1.5之间,(同时要求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20%),后工业化阶段是0.5以下(同时要求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40%)。20*年,我市轻重工业比为0.25(规模以上产值比),即使考虑全部轻工业数字比重偏大,也已达到后工业化阶段标准。但我市重工业是化工、建材产业,不是机械工业,严格来说不能算进入工业化中期。
五个主要判别指标,有四个不能说明完全进入工业化中期。因此,只能说我市实际是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过渡时期。虽然,五个指标不能说非常准确,但至少可以说明,我市的产业结构确定存在问题,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高度。
3. 影响当前发展的主要问题。按照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的理论,下一步我市发展的特征应是增长加速、技术进步、重化工化。但我市要顺应这一理论特征,实际支撑条件比较乏力。主要问题有:
一是平台档次偏低,土地储备不足。土地是实现起飞的基础。目前,我市已形成省、市、镇三级开发平台。但从开发水平看,即使是*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标准也不过是“五通一平”,每亩配套4万元左右,远未达到省级6.6万元的要求,其他市级工业基地只是勉强达到“三通一平”的标准,档次明显偏低。从土地供应来看,去年批下来的7000亩地,只解了燃眉之急,近几年能拿到手的土地不多,而且可用土地分布不均衡,土地欠账很多。到现在,“山海协作示范园”还没有合适的大面积地块。
二是产业集聚度偏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是实现起飞的支柱。目前,我市能排上号的产业已有12个之多(两个传统产业和10个新兴产业)。从产业布局看,未达到“一区一业”的集聚要求,实际上的产业分布与产业布局又有较大差距,整体上还是偏散、乱。从企业规模看,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平均只有3545万元,每百人拥有工业企业个数是0.17个,而全省水平是4529万元、1.84个,规模偏小、个数偏少。从产业发展后劲看,化工、建材基础最好,但化工受制于环境容量、建材受制于市场容量,不可能大发展;在特色产业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