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肯定成绩,继往开来,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年到20*年,我市工业总产值从45.6亿元提高到1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9.*亿元提高到96.36亿元。工业增加值从12.3亿元提高到38.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5.4%提高到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从0.96亿元提高到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6.5:42.6:31.1优化为15:50.5:34.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7.5%增长到56.4%,比重不断增大。
2.产业竞争实力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建材、化工两大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机电、竹木、电光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偏重型的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机电、竹木产业的经济总量排名前移,位居第一、第二位,建材由老大地位退居第三。20*年,“六六”产业共实现产值7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50.5%;机电、竹木、建材、化工四个产业群产值均超10亿元。形成了“小巨人”企业群体。至20*年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0家,亿元企业13家。冒出了一批“拳头”产品和区域产业品牌。dmf、双氧水、节能灯管等产品已经成为全球或全国的单打冠军,拥有工业类国家免检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9件、浙江名牌产品5个。竹木加工产业占浙江省的三分之一,在浙闽赣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消防器材产业人员遍布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3.工业平台基础夯实。经过清理和整合,我市工业平台基本形成了“二区、四基地、五功能区”的优先开发、重点开发、允许开发的三级梯度空间格局,规划面积达9. 8万亩。至20*年底,“二区四基地” 已开发面积1*60亩,集聚企业922家,规模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入库税金分别占全市的71.5%、47.8%、40.64%,平台的集聚功能明显增强。20*年,新批近7000亩工业用地指标,为今、明两年的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基地滚动开发的良性机制基本形成,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4.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面完成企业改制。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其中省级15家,*市级33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7亿元,比20*年增长19.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68%,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
5.政策体系较为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扶强做大骨干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创业绿卡、市长特别奖、项目审议协调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办法,几乎涵盖了促进产业提升、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平台建设、加强节能降耗、优化服务环境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大家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团结一致,尽心尽力,合力扶工,强力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
二、审时度势,理性分析,准确判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这是金德水副省长在全省经贸工作会议上对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判断。认清形势,才能找准方向;摸清实情,才能对症下药;承认差距,才能奋勇争先。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体制条件、市场环境等,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推进我市工业经济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