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帐多的矛盾仍没有根本改变,突出表现为“三对矛盾”:
1、医疗卫生发展低水平与人民群众就医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据全国抽样调查显示,目前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最深、认为存在明显不足的十大问题中,“看病就医”列第3位,成为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从我市实际情况看,尽管这几年卫生资源不断增加,但“看病难”的情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在“跻身全国两百强”的测评指标中,涉及卫生事业发展的两项指标位次非常靠后:一是“每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为16.5床,20*年排在全国县级第846位;二是“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和卫生院技术人员数”为23.7人,20*年排位是803位,两项指标均远远落后于全市综合实力的排名(2004年我市排名为238位)。
2、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操作性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从卫生部、省卫生厅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来看,总体上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角度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要求,对地方政府的要求比较高,总希望由政府来包办。但我市是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全部由政府包办,医疗市场单一,没有市场竞争的动力,自身的造血功能差,无疑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卫生事业近几年已经面临了巨大挑战。从长远来看,政府包办的卫生体制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包括市场化运作的能力、人才的流失、社会化办医等方面都跟不上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卫生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矛盾较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从这个层面上看,我市的教育事业总体上要比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较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民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时间较早,力度也比较大,民办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3、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与卫生体制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市在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也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对乡镇卫生分院实行租赁经营,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医疗卫生机制竞争局面。但从全局的角度看,全市的卫生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明显滞后。卫生体制改革在思路上也不是说所有卫生院全部民营,而是要采取多种的改革模式,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公办医院和民办医院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在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医疗市场的同时,公办医院内部改革也要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管办分离”的卫生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突破。
此外,还有卫生资源结构性的失衡和卫生资源浪费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协调、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财政投入不足、相关卫生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等问题。
当前,卫生事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处于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为此,要把解决群众“看病难”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把加快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作为当前推进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从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卫生医疗机构和卫生工作者在工作中特别要强化“三个理念”:
1、强化执政为民、“病人就是亲人”的理念。我们抓卫生工作的目的,是要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纲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都把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要把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