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科技发展项目。组织科技人员抓好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等科技项目的编制、申报和实施,特别要抓好列入“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项目本的重点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发展目标实现。
6、突出实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实用技术的创新、引进和推广、应用。政策导向上要从鼓励“理论型”向鼓励“实用型”转变,少一些空洞的论文,多一些“稻草种竹荪”这类的实用性小发明创造,多一些实用型“小技小改”。加强科技工作与我市企业、产业的对接,切实发挥经济发展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完善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制度和科技奖励制度,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应用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对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我市实施转化的博士或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科技人才给予一次性创业资金资助。
7、突出增效,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运用。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科技网络体系,优化对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服务。积极开展与高校院所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蜜蜂、白菇、猕猴桃等农业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产品粗加工、保鲜、贮藏、运输方面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绿色生态种养殖技术、可降解塑料膜、新农药等先进农业物料的推广应用,减少农业污染。全面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蜜蜂产业提升工程,到2007年底,实现蜂群总数26万箱,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地位;蜂业总产值超5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抓好金衢丽绿色生态产业带建设工程、省级星火科技示范县建设等农业科技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力争到2*0年,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种养业主要品种的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8、突出根本,促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切实把人才作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研究和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千方百计引进实用型的高科技人才,着重引进“2+6”产业的急需人才和科技创新带头人。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度、科技进步奖励制度等创新激励制度,增强对人才人吸引力。鼓励企业培养和聘请职业经理人,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要健全人才培育机制。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和提高,加快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设立创新人才培训经费,鼓励企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高校深造,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要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认真兑现各项人才政策,开展名师、名医、文化名人评选,启动人才公寓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引导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要加大技工培训力度。在抓好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突出本地企业用工培训,积极倡导“就业在*”,举办劳务交流大会和劳务集市,鼓励本地劳动力在就地转移就业,着力优化务工环境,努力解决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难问题。
四、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落实
1、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壮大总量与提升质量、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与应用技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善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科技发展的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