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以兴利除弊添活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以校长公推公选、教师聘任、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综合改革,切实加强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要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和学校管理的检查指导,不断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校长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切实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要规范教育岗位管理,对教师在岗履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要建立教育流动良性导向机制。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把建设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培训为重点,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要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初步形成各年段、各学科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课改格局。认真做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今年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配套政策,做好普通高中课程综合素质测评。加强教育科研,积极探索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努力提升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强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构建起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历届县委、县政府均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把教育基础实施建设特别是学校危房改造作为重点,秉承“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建成一所完善一所,规模办学”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超前实施的原则,把危房改造与校点布局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改造学校危房。自2001年实施危房改造起至20*年底,我县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对60%的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共撤并校点32个,新增半寄宿制学校4所,新建学校14所,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使全县学校总数由原来的82所降至50所。但“5.12”汶川大地震使全县42869平方米校舍受损,新增中小学危房37360平方米,再加上大型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全县产生了一大批急需改建、扩建的校舍。为确保“普十三”教育顺利实施,县政府今年将创新“一个机制”、坚持“三个结合”,切实加大校舍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快县一中迁建步伐,启动职中建设,完成县五中、两碗中心校、博爱小学、方新小学、*小学、*小学和永安明德小学建设,力争到2010年实现基本无危房。创新“一个机制”,就是要创新投入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多方融资之路,形成多渠道投入的格局,争取更多的教育投资项目列入国家、省的计划。坚持“三个结合”,就是要坚持排危与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抗震设防相结合,与规范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做到建设一所、完善一所。
(六)以科教兴县为立足点,高质量编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全县教育系统要积极行动,精心组织,深入研究,超前谋划,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率先达小康,建设新*”的奋斗目标,研究确定全县教育战略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以及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对“十二五”时期全县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规划和部署,努力编制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七)以强化措施为保障,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教育在满足群众需要、提高全民素质、培育各类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历史责任。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率先达小康、建设新*”的基础,是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