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之不断建设、发展成为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专业镇,并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全县镇、村两级集体经济,促进我县综合县力的迅速、全面提升。
三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解决好“三农”问题。当前,城乡协调发展的重点有农村,农村发展必然面对“三家”的问题。而解决“三家”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要以市场为导向,把目光放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包装家业上,引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特别要大力引进、发展一批深加工型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包装,提高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我县的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三、抓好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我们一定要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注重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合理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近些年来,由于海丰的生态环境保护比较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但是,海丰人均耕地少,土地资源非常宝贵。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注意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做到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又依法批地、用地、管地,使土地使用有序可控,特别是防止和克服不切实际地大量占用农田的现象。
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海丰依山傍海,旅游资源十分独特、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要一手抓打造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官红场为龙头的红色旅游品牌,一手抓好自然风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性开发,从而做活、做旺旅游经济,把海丰建设成为“红色旅游胜地、绿色度假天堂”,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海丰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四、注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是社会和谐的主体。构建城乡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要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山区农民饮水难问题,加强农村扶贫济困工作,加快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了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由于这些措施高度关注了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凝聚了人心,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公平下义、安定有序和持续发展。
抓住一个时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这是在改革发展中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在海丰大搞经济建设,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征地补偿安置、城市房屋拆迁和农民工工资等都是直接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十分注重反映和维护群众的利益。同时,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时,也要充分考虑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从源头上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真正做到促进全社会的公正、和谐。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基层党组织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切工作贯彻、执行、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的桥梁和纽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构建城乡和谐社会中,必须坚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协调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基层组织建设中,一是要处理好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制度创新和组织功能强化的关系。要通过创新组织制度,调整、优化组织结构,以及强化组织功能,扩大党组织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