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日制度: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会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文明班”评选制度:每个月,根据班级学生日常的表现,评选出“文明班”。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学地遵守规范。
四、成果展示
让同学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方法施加影响,进行教育,使同学们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这在短时期,效果是不会在明显的,不过我们也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看到感到自身的变化。激励其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信心。例:
①进行卫生评比,包括个人、教室、所属卫生区。看卫生习惯的培养,
②定期开展作业展览,背诵古诗文比赛,看学习习惯的培养。
③经常访问家长,看学生在家的表现,看文明礼貌的培养
④平时观察爱惜公物不浪费,看生活习惯的培养
⑤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看节俭习惯的培养。
⑥助人为乐,勇献爱心,看人格习惯的培养。
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反复宣传、实践,你们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老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