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全乡教育工作水平
国家兴衰,系于教育。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归根到底要依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多出人才、多出高质量的人才,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
1、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后劲。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我乡的教育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努力把*打造成为名师辈出、人才辈出的教育强乡。首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我们*的各届班子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新一届党政班子将一如既往地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为我乡的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乡党委、政府率先在全县建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把*教育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大家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能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条件。这也充分体现了乡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其次,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要积极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善于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促进我乡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大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培养力度。要把培养优秀教师、优秀校领导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从而带动全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四是要多出人才、多出高质量人才。要把*乡打造成教育强乡,不仅要在培养人才的总量上实现重大突破,而且还要在培养人才的质量上有明显提高。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多为重点中学输送人才,多培养优秀人才,多为国家和社会造就栋梁之才。
2、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为此,我向全乡教师提出以下四点希望: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尤其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系统要成为学习型系统,学校要成为学习型团体,教师要争当学习的典范。大家都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实现知识更新,跟上时代步伐,又要学好其它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做热爱学习的楷模。二是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并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厉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出优秀人才。三是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乡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四有”新人。要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一块净土,努力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