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工作创新完善
(一)科技工作发展
1.科技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一是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启动了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支持、资助我省企业、高校、院所从*、*、*、*及国内著名院所,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新遴选省创新团队21个,使全省创新团队达30个。新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使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总数达到501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总数达到266名。
二是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园选址初步确定,与官渡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科技创新园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初步形成了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方案,开展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及服务平台建成。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投入运行。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家,其中,10家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三是科技创新产出成效显著。全年申请专利4*9件,同比增长31.6%,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474件,同比增长45.4%;228个项目(人)获得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院士获得突出贡献奖。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行星命名为“*行星”。我省7个项目9人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省化工研究院的“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已在全国行业内20个企业35套生产装置上实施了技术转让,覆盖了国内生本文来自产能力的40%。省农科院番兴明研究员荣获2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自主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新的进展。20*年组织实施了49个重点项目,带动企业投入21.1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利税12亿元。“*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即将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世界最大锡材加工中心、*工加工中心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bga焊锡球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我省锡精深加工产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煤化集团解化公司碎煤熔渣加压气化技术成功应用于15万吨二甲醚、配套20万吨甲醇工程建设,固定床绝热反应器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工艺技术应用于国内规模最大煤变油装置,成功生产出合格的93#汽油产品,实现了利用低热值褐煤生产新能源化工产品的产业化。高温高压飞灰过滤器的成功开发,为50万吨/年合成氨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提供了支撑;云维公司实施的粉煤气化技术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采用该技术建设的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已建成投产。昆船公司开发的机场行李自动分捡系统属国内首创,得到国家民航局的认可。昆船公司开发的多功能自动配送系统获专利授权6项,在青岛烟草公司、合肥烟草公司等多家配送中心成功应用。
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重点产业及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高新技术及产品研究、关键技术开发、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一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年,我省首批按国家新标准认定了高新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