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本,探索“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机制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比较突出的特殊问题,和全国各地一样,这个问题在我州各地不同程度都存在,这也是关系到教育公平的问题。虽然我州不存在留守儿童没有入学机会的问题,但是由于其监护人在外地务工,委托监护人又不能完全承担起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这就要求我们 涉及到的学校要适当承担起部分监护责任。对这一问题,各县市政府要引起重视。要通过加强统筹,以农村学校为载体,协调司法、妇联、教育、工商、文化、公安、民政等部门,搭建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平台,开展相关的活动,解决好留守儿童课余时间没人管、没人问、没人关心、没人教育的问题,把这一社会责任承担起来。
(五)以人为本,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坚持素质教育的工作导向,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一是要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改进课堂教育,落实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要求,把德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培育优良的校风。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倡导“有教无类”,也倡导“因才施教”;重视学生的学业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生存发展能力。要确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我们素质教育,并不排斥提高教育质量和升学率。只有保证较高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是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素质教育。三是要加强教育督导。要通过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督导,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和教育工作评价标准,促进和引导各级政府和学校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的导向。四是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要通过全面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共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六)继续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州教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如果我们前些年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就不会有今天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如果我们现在患得患失、举步不前,也必然会贻误加快教育发展的难得时机。教育的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找准并深入分析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和原因,用解放思想的智慧和视野、用改革创新的胆量和魄力、用统筹协调的方法和手段,认真解决因历史、体制、政策、管理等原因对发展造成的制约。要着力抓好州委、州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全面加快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的改革发展步伐。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的保障水平和质量。要继续完善教职工聘用和绩效分配机制,全面推行校长选拔任用制,真正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机制,充分调动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性。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全州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省内外的学校和其他投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