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的素质和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改革有待深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尚需不断健全完善;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些矛盾和问题,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还不相吻合,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奋力推进*教育优先、科学、和谐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州委七届五次全会上,州委邓先培书记,要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文化繁荣的*、生态良好的*、活力涌现的*、和谐平安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教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坚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看到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紧紧抓住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机遇期,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党的十七大,“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是加快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本质性认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谁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源建设,谁就能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目前我州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期,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同时,我州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近80%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农村。农村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又一重要课题,也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基础。农村教育要促进农村社会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伦理道德水品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农村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增长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要求--培育“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就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为了解决“有文化”的问题,必须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程度。解决“懂技术”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的教育结构,使各种教育类型、各种教育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相互沟通、衔接和共享,让人人有文化,个个懂技术。解决“会经营”是时代对农民的新要求,这实际上了培养农村创业者的目标。所以,教育要为建设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继续承担起职责。各级政府要从办大教育的角度,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先规划、优先部署、优先投入、优先检查、优先落实。优先就是要超前一点、偏爱一点、更加重视一点。我们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工作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必须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我州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如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素质教育的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州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的全过程。以长远眼光谋划教育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