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原则、重要追求目标、重要建设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不断提升。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带头率先崛起、努力走在前列”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主要是提高“四个水平”:一是城乡一体发展水平。加快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和人口布局不断优化,城乡社区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齐头并进,城乡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入,努力实现经济、劳动就业、城乡建设、社会事业、区域发展、社会体制一体化。二是文化协调发展水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有较大的推进,社会事业和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一致;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并在全省、长三角范围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区域传统文化更富个性特色,并得到传承发扬,现代文化得到繁荣发展,*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三是民主法制提高水平。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层次更高、覆盖面更广,公民道德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民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基层民主自治程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信用*、平安*的创建更富有成效,确保“三个不发生”,实现“四个全省同类地区较低水平”,力争“五个位居全市前列”,全面构建“六个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高,社会保持平安稳定。四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社会和谐稳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和追求目标;通过科技进步、健全法制、加强监管、政策引导、公众参与,在全社会形成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使整个社会既有竞争活力、又有安定有序,既有经济高度发达、又有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能力的明显提高是实现“带头率先崛起、努力走在前列”的根本保证。要完成“十一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要在加强执政能力上下功夫,努力练就四种本领:一是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第一追求”,练就创造性执行政策的本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锤炼,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悉心研究相关工作规律,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掌握下情,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勇于创新工作的理念、方法、制度和机制。二是坚持把总揽全局作为“第一方法”,练就统筹协调推进工作的本领。总揽全局、统筹协调,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合各种利益、凝聚各方力量、推进各项工作的科学方法。要按照“五个统筹”要求,辩证把握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关系,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要适应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结构转换需要,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善于运用指导、协调和服务等柔性方法,有效整合多元利益主体,发挥领导推动作用;要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对所管辖范围工作的总体把握和控制力。三是坚持把科学决策作为“第一素质”,练就严格依法行政的本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依法办事水平,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的两个关键环节。要具有强烈的科学理念,娴熟领导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善于集中各种正确意见,重视发挥专家智囊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自觉遵守《议事规则》;要具有强烈的法治理念,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带头遵守法律,擅长依靠法律推动工作;要具有强烈的效能理念,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