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观为引领,真正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规划理念、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切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6、新的发展格局。从国际环境和发展趋势看,今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亚非峰会的演讲中指出,“综观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从国内看,随着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的确立,各区域发展活力将竞相迸发,区域协调发展将呈现新局面。从我省来说,省委已经明确,十一五期间主要就是深入贯彻落实锦涛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提出的“走在前列”的要求,围绕“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不断进行深化,提出新的举措,取得新的进展。市委在五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湖州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取向,进一步形成了三县两区竞相竞争发展的态势。从我区来看,作为中心城市的所在地,如何统筹东西部协调发展,如何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是放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瞄准赶超目标,争取既快又好发展。
7、新的增长要求。其实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问题。实际上国家早在1994年制定“九五”计划时,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1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取得根本性转变,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的情况依然严重。从现阶段来看,原来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推动新型工业与经济现代化发展、在未来新时期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我们要转变增长的方式。以前我们在粗放的增长方式下,尽管实现了高速度,但在相当程度上靠资金、劳动力和粗放的投入实现的;要素的粗放投入,必然带来资源的高强度消耗;高消耗又带来废弃物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所以付出的代价很大,转变增长方式刻不容缓。如何转,我的理解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必须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从“小、差、低”项目向“大、好、高”项目的转变;二是必须切实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这里就涉及一个人才支撑的问题;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环境容量小、资源匮乏的*区显得尤为迫切;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在企业产权体制改革落实后的机制改革和管理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充分激发增长活力;五是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与高手联手、与老手牵手,利用国际与国内资源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两个市场,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8、新的挑战制约。“十一五”期间是各地争相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时期各种资源要素的争夺也更为激烈,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制约也是前所未有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要素制约。从总体上看,土地的供需矛盾还严重存在,“十一五”期间我们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引资和提高产业层次,但建设用地指标受到多方面的约束,不可能象“十五”期间这么宽,从紧的态势将越来越明显。从资金来看,资金紧张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以及企业最为头痛的大事,园区建设、项目建设都因为资金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人才来看,人才制约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最大制约,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将有大量企业建成投产,不仅熟练技术工人缺,优秀管理人才也缺。二是环境制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我们以前经济发展当中欠下最大的债就是环境污染债,在“十一五” 期间我们坚决不能用这种发展模式,迫切要求必须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