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健全指挥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处置机制。市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要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科学、快速、有效。
2.建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长效机制。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途径,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讲师团、辅导员和广大医务人员及时传播防病和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教育实效。广播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单位要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对健教知识的宣传力度。卫生部门要牵头做好社会各界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发动工作,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主导、卫生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为特点的健康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要加大协调与考核力度,制定健康教育专项计划与任务分解。
3.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继续做好禽流感、病毒性肝炎、麻疹、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落实免疫规划任务,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发病率。艾滋病防治要以实施“中盖”艾滋病合作项目为契机,不断完善艾滋病高危干预“*模式”。把它打造成为我市公共卫生工作的精品亮点。逐步探索建立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的流动人口疾病预防控制机制。
4.不断探索卫生监督新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卫生监督的范畴不断扩大,食品卫生安全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卫生监督执法必须突出重点,要在做好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监管的同时,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利用监督结果公示等手段促进行业自律,提高卫生监督的效率。卫生部门要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实施卫生监督信息化为抓手,探索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卫生监督模式,使我市的卫生监督工作始终处于省市前列。
5.进一步规范妇幼、精防卫生管理。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承担着大量的业务工作,要采取分批进修、定期培训等方法,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能力。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是各种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把高危孕产妇、流动孕产妇、体弱儿等列为管理重点,实施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切实提高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率,控制和降低死亡率。根据当前精神卫生工作特点,以农村和学生为重点,制订《*市青少年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实施方案》,对精神(心理)疾病防治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加大贫困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力度,预防和控制精神病人肇事现象的发生。
6.大力开展城乡爱国卫生和无偿献血工作。要继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继续开展城区社区爱国卫生考评,同时,要以*市卫生乡镇(街道)和卫生强乡镇(街道)创建为重点(常安、*、*、万市、*、洞桥),结合“清洁城乡”行动,大力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开展改厕样板村创建,切实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无偿献血要按照“流动献血为主,团体预约献血为辅”的办法,确保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在100%以上。
(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直接承担着医疗救治任务,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的前哨,加强监管,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对提升卫生系统整体实力,破解群众“看病难”具有决定性意义。
1.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医院管理队伍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卫生局要逐步完善医院管理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机制,真正造就一支既精通本职业务,又熟悉现代管理的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各医疗单位要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要手段,以按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制度,建立正确的分配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