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病人救治为重要手段,先后培训各类人员75753人次,诊治病人268人次,有效地防止疫情暴发流行,确保全市未发生死亡病例。
2.积极应对“问题奶粉”事件。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发生后,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在卫生系统成立市级医疗救治工作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指定市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为诊治定点医院,动用全市卫生系统力量,共计排查婴幼儿18000人,筛查12680人,确诊泌尿系统结石患者68人,对确诊患儿均进行了免费治疗,确保全市未发生死亡病例。
3.众志成城抗震救灾。“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卫生系统先后派出17名人员奔赴一线参与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他们的杰出表现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赞誉,其中市疾控中心李卡同志被卫生部等四单位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市人民医院项铃同志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市中医骨伤医院对40余名来杭的灾区伤员进行了免费治疗,*市委王国平书记多次批示予以表扬,张玉柱院长也被评为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三)深化改革,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石,是实现卫生公平、可及的最基础环节。20*年,我市重点从5个方面着手,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郑继伟副省长等领导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我们在全省做出榜样。
1.大力开展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市委、市政府将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件实事之中,并作为专项工作对乡镇(街道)进行考核加分。通过各乡镇(街道)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2家单位顺利创建为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总数达20家,创建率达到80%。
2.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试点。为探索建立立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动行机制,市政府出台了《*市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试行)》,并在*、*、*、环山、*5个乡镇(街道)开展试点工作,市委徐文光书记亲自出席了*乡举行的试点启动仪式,并作重要讲话。通过“收支两条线”改革,5家试点单位门诊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6.88%,每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下降20.13%,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3.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市政府对全市156个“站点”制订了三年建设计划。按照新建、改建站点按每站8万元、5万元的标准,市财政共投入243万元。各乡镇(街道)积极行动,加大投入,通过对现有非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下设等多种形式,完成了60家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累计建成站点89家,其中*、*、*、*、*、*6个乡镇(街道)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全覆盖。
4.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按照 “逐年补充、分步到位、三年完成”的原则,农村卫生人才主要通过四条途径解决。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卫生技术人员招考中录用了20名大中专毕业生;二是整合了符合条件的30余名乡村医生;三是年底定向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招聘了35名毕业生;四是吸收非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人员加入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并对新招聘的人员和社区医生进修培训,落实了相应的补助政策。
5.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落到实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由全科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社区责任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