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关于制定本次规划的背景;关于本次规划工作的主要思路;关于本次规划需要重点研究的若干战略问题,对科技局局长科学和技术发展大会讲话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研究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公共健康、生态环境等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科技的影响,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和新的阶段性特点,客观评价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确立未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提出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研究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和技术的迫切需求,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和趋势,筛选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提出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领域、研究中国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促进地方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协调发展的区域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如何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以及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体制、机制问题,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关于制定本次规划的背景
这次即将制定的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新世纪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以及加入wto后的第一个科技规划,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后要制定和实施的第一个规划。制定本次规划,是关系中国新世纪现代化事业的重大事件,具有鲜明的时代历史背景。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确定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我们坚信这一目标一定能实现。当然,任务是艰巨的。面临着人口增长、产品结构、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对经济增长越来越强的约束,中国不可能继续走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为此,中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切,要求中国人民在未来15—20年内,加快发展科学和技术,创造性地运用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和制约因素,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自1992年中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国家科技活动结构和方式,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是如此广泛,科学技术活动不再是仅仅局限在国有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民间的科学技术活动十分活跃,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许多私营、民营企业积极地开展技术创新,企业正在逐步成为r&d的主要力量,以市场为主导的科技资源配置格局正在形成。因此,新时期的中国科学技术体制,必须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十分迅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导力量。在未来几十年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将有可能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形成新的科学前沿,发生新的突破,这将引发人类社会新的变革,也将对全球各国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