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激励机制,人员实行档案工资封存,人员在岗期间实行岗位工资,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事业在编人员退休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二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采取租赁、授权经营、兼并重组、资产出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对文化系统所属影剧院等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公司制改造,盘活国有文化资源,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机制先进、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三是积极抓好市直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制定*豫剧院组建方案,成立崔兰田豫剧团、崔派艺术研究室、青年豫剧团、歌舞队、四股弦剧团,实行“一院两制”运作模式。成立*市歌舞团,与*豫剧院合并组建*演艺集团,打造成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综合文化经营实体,走“集团+经纪人+市场”的发展路子,发展壮大演艺娱乐业。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又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力争使文化的活力充分显现,文化的力量充分汇集,文化的功能充分发挥。
(四)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着力点,大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非常丰厚,馆藏文物和地下文物在全省名列前茅,必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抓好老城文物维修工程,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水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突出“传承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普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护和传播,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五)以多出精品为着力点,大力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艺术精品工程,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剧目,现代豫剧《红旗渠》和《大爱无言》荣获河南文华大奖。在这些精品剧目的示范带动下,全市精品剧目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狠抓精品生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正在形成。
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关键,队伍是根本,精品是标志。一是要造就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加大培养力度,注重实践锻炼,放手让年轻人在艺术实践中担当重任、成长成名。要完善激励机制,设立奖金奖项,建立荣誉制度。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每两年举办一届*市戏剧大赛,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设置精品剧目大奖和突出贡献奖,目的是培养、发现和造就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企业家,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浩浩荡荡的文化人才队伍。二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弘扬共同理想,培育和谐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制止的,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作用。三是要遵循文化艺术的内在规律。精品生产必须尊重艺术规律,按照艺术规律办事。打造文化精品,要选好题材。人民群众对反映现实的优秀文艺作品,有越来越高的期待。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体验、去积累,不可急功近利,不要心浮气躁,唯其如此,才能成大器、出力作。要坚持专家和群众相结合、演员和观众相结合,充分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海纳百川,集思广益。有道是:“十年磨一戏”。精品的创作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千锤百炼和反复加工修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