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心学习、工作,就会发现付出总有回报。
在站上上班几个月后,我对站上的流程、各种操作已经能熟练掌握。这时,我又来到区技术组实习。技术组的同志们比我想象中的年轻的多,就比如我们的两位副经理也就比我大两岁,年龄上没有大的差距,使我跟快的融入了这个集体。到技术组的第一天,侯经理就对我说,到采二的技术组实习工作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这对你们是一个考验,如果你们哪天觉得干不下来,那么请你们离开。他还开玩笑的对我说:“如果你对哪个人有仇,那么你就让他去技术组,这里的工作最为辛苦,如果你对哪个人好,那你让他到技术组来,二区的技术组就是一个大熔炉,任何有心人在这里都能够快速成才。从那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快速进步,把自己练成一块好钢。
接下来实习的过程中,困难还是比我想象的多。首先,在短时间内,区领导让我承包了一个集气站,我要对全站的生产任务负责。虽然我觉得对站上的气井已经比较了了解了,但是当领导问我一口井什么时候压裂的,喇叭口是多大的,一周需要注多少水等等这些问题的时候时,我才发现自己欠缺的很多。我马上将每个气井的井史仔细翻阅,将气井的各个参数牢记于心,并且根据我在站上上班时对气井的了解,加上学校所学的知识,开始反思所有的气井的生产制度是否合理。当我发现文23-19井由于油管结盐严重,每天需要从套管注水洗盐,但效果仍不理想时,我主动提出文23-19井从油管打水浸泡,套管生产的措施。注水方法的改变,是文23-19井的气量从1.9万方上升到2.4万方,我心里非常高兴,也更加加大我对气井管理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我开始参加值班,我并不局限于所承包站的气井,而是将全区的气井的井史资料仔细研读,观察各井每天的生产情况,总是在想各井的生产制度,各项措施是否合理,能否进一步优化。由于在站上实习的时间短,有的站的井位我还不知道在哪里,我就和我区的董一有一起用两天的休息时间骑自行车一个井一个井的看,了解井位,并且熟悉各井井口流程。然后我们把全区所有气井的井位在地图上标出来,并且将各井的井口流程都画出来进行了归纳,哪些是有油套连通的,哪些是没有复线的,从归纳图上一目了然,这些做法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在技术组,我感觉到了每个人对工作的热情。特别是到了晚上,几乎每天晚上所有的技术员都在办公室加班,都盯着自动化的电脑看气量运行是否正常,一般都是自己盯着自己承包的站的气量。发现哪个井出现气量下降后,都能在第一时间提出处理措施。如果比较难判断的,办公室的技术员就会简单讨论一下该怎样处理,遇到问题比较大的,不管是否值班,大家都会到现场去处理。刚开始这种工作方式我还有点不适应,想每天晚上都到12点,多累啊,并且自己开始还熬不住,领导也很关心的让我早点睡。但是现在每天的气量都十分紧张,看着大家在办公室里忙碌,让我想到了电视剧的《亮剑》。那是个战争年代的铁军,该出鞘时必亮剑。而我的感觉,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像是在和平年代里的军人,我们的任务就是保证最大限度的产气。每个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战斗着。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怎忍心抛弃我的战友去睡觉呢。我虽然没有当过兵,但是在这里,我不禁学到了技术,更加感受到了战友一样的友情。每天一块上站、一块吃饭、晚上一块盯气量,这种感情,估计只有在军队里才能体会到吧。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讲理想、比贡献“,我觉得在二区,最大的感受就是责任心。这个话题在我们每周的会上总是要提出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文23,便要承担这份责任。作为一个有血腥的男人,就要将自己肩上的责任扛的住,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