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牧区,农牧区食品监管成为当前的薄弱环节和整治重点。因此,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结合农牧区“万村千乡”工程和“一会两站”建设,依托村级基层组织,整合各监管部门在基层的协管、信息、维权网点,落实有关保障措施,逐步在全州×××个乡镇、×××个村(居)民委员会形成覆盖面广、反应灵敏以及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的农牧区食品安全监控网络,做到乡村工作布置有食品安全工作内容,村村确定有责任心强有能力的食品安全信息员的农牧区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加快“群众监督网”建设,实行群防群治,净化农牧区食品市场。要深入开展“农牧区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鼓励生产经营食品的流通企业利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发展农牧区食品经营网点,巩固提升已建连锁超市、放心店的管理和质量水平,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加大统一配送力度,不断扩大乡村食品统一配送面,促进“市场流通网”建设。
(四)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目前,州、县都出台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报告时限、程序和控制消除措施。为确保应急机制的有效运行,今后各县都要组织开展一、二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检验各系统的应急能力,不断完善全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真正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处理得当,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要做好重点产品质量预警实施方案和流通领域食品质量预警实施方案的贯彻实施,及时发现、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食品安全问题。
(五)强化服务意识,力促食品产业的发展。只有加快食品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工业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打假治劣与扶优持强、失信惩戒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州农畜产品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握食品工业发展趋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加快农畜产品专业协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带动力强、管理规范、信用度好、质量安全有保证的以食品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其上规模、上水平。同时,要在狠抓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以我州已经回购的草原兴发海南企业为切入点,着力开发生产高原有机食品,充分发挥可可西里、雪峰乳业等企业对相关产业的链条带动作用,以招商的方式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营销模式,加快食品企业的提升改造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用新技术改造传统食品产业,强力推进我州食品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食品品牌,积极培育和发展食品支柱产业,从根本上促进食品市场秩序的好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率
(一)明确任务,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确保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对本地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搞好协调,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县政府要定期分析研究本地的食品安全状况,研究对策措施,支持食品监督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为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今天的会上,州人民政府与各县和州级相关部门签订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