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是当前治理食品市场的有效手段。今年要在以往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提高专项整治的成效。一是突出重点,把好关口。结合实际,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肉、水果、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作为重点品种,把种植养殖、加工生产、流通经营、使用消费作为重点环节,把城镇社区、城乡结合部、农牧区作为重点区域,把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节日市场、医院周边、学校内外、旅游景点、超市及餐饮、建筑工地食堂作为重点,加大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督,规范经营行为,切实做到严格市场准入,严把上市关口。二是加大种植养殖环节源头整治力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质监、农牧等部门要以保护生态为目标,切实加强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资格审查、审批发放、日常检查等多个环节,加强对利用我州特色食品资源生产加工食品企业的监管,杜绝因食品需求导致资源破坏的现象发生,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要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大力倡导和推行清洁种植和健康养殖,深入开展产地环境的安全监督,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等污染的监测。要坚决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不符合食品质量市场准入条件的农畜产品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强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按照国务院下发通知,今后各地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有关要求,监督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生产经营企业和单位,广泛使用无毒易降解的材料包装食品,以减少食品包装材料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三是严厉打击生产加工环节非法食品生产行为。各县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食品生产加工的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无从业人员健康证的食品生产加工黑窝点。全面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各类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生产食品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四是强化执法,严查案件。各执法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办事。要自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发现问题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对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二)大力整顿和规范流通环节市场秩序。食品监督管理、工商、经贸、质监、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要强化对各类食品市场、小杂食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制假售假窝点的打击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突出问题。强化各类牲畜屠宰监管,严厉查处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的不法行为。以防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为重点,加强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督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针对食品的季节性、节日性、区域性消费特点,集中开展重大节日市场供应、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的专项执法检查,营造安全健康的市场环境,确保各族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三)加快建立农牧区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我州是农牧业大州,农牧民人口占总人口的×××,人口居住分散,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不高、食品安全意识还不够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在城镇监管措施加强和农牧区监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问题食品自然会流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