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线贯穿全境,太澳高速公路途经**46公里,2005年将动工建设,县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537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出口标准路、贯通循环路”的目标。
5、**还是个贫困县。由于历史原因和“一山一淹”自然条件限制,加之鸭河口水库(省大型水库)和三属企业(14家)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占用耕地15万多亩,造成人地矛盾突出,人均不足六分地,特别是深山区和库区人均不足二分。特殊的县情造成**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重淹没县和3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科教兴召、开放带动、城乡一体、富县富民奔小康”的发展战略,带领全县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农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已经形成。培育出菌毯渔林蚕牧六大主导产业和**辛夷、一化柞茧、柞木香菇、丹霞地毯、鸭河鱼、波尔山羊、板山石材、皇路店花生米等八大特色产品。被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科技部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对县财政的贡献份额近80%。非公有制企业达到6000家,职工人数突破10万人,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出口创汇连续多年在省、市保持领先地位,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2004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三个定位”(南阳工业强县、中原旅游名县、国家生态农业县)和“双百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内累计突破10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突破100亿元)目标,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抓大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活力明显增强,后劲明显增大,是历史上各项经济指标增幅最高、财政收入增速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一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1998年翻了一番,均达到两位数增长,有六项指标增幅在30%左右。其中,gdp同比增长24%,增幅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6.5%,增幅居全市第二;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1998年增长3倍,**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
**是一个天然中药材宝库,是一个久负盛名、享誉中外的中药材生产大县,辛夷玉兰更是一枝奇葩。**是辛夷的原生地,全国辛夷的主产区和最佳适生区。**辛夷玉兰色泽鲜艳,芳香浓郁,挥发油含量高,被《国家药典》列为正品。目前,全县辛夷种植面积达40万亩,总产量占全省的80%、全国的45%以上,其中,gap规范化种植18万亩,年产辛夷3500吨,辛夷精油20吨,系列产品100多种,2000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辛夷之乡”。2002年9月,被科技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绿色道地中药材辛夷规范化种植基地县”。2003年10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为中国辛夷原产地标志。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辛夷产业的发展,2001年6月,组建了**华龙辛夷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辛夷产业的发展,目前,华龙公司有职工160人,固定资产2500万元,是生产辛夷油系列产品的高科技化工企业,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辛夷油制造厂,年产各类辛夷油20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主要产品是以辛夷油为主的天然药用植物精油66种、复方精油44种,以玉兰含片、金银花含片为主的片剂系列以及以刺梨为主的营养保健系列,拥有3个国家级专利,与清华大学、河南大学药学院、河南省中药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今年,县委、县政府为了壮大华龙辛夷公司,发展订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