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来自边疆地区的学生糊弄军队。十年了,我们这些人出了国,成了所谓洋博士,土博士,可老实说,都是行尸走肉,所学所用都在为外国人牟利,而且我们的所谓‘成果’在他们面前是如此的浅薄、渺小、微末。是那些当年被我们嘲弄和不理解的同学们真正在为祖国奉献着,我真不知道将来见面时如何面对他们。我们是逃兵。”
为中国宇宙飞船事业献身的这群年轻人“成功”吗?也许成功,也许不成功。也许有些将来成功,有些连将来也不算成功。我想起了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之一任新民院士。他生于1915年,是安徽人。他在美国读了机械工程学博士,然后去一所美国大学当讲师。假如没有新中国的建立,他也许就这样生活下去了,过一种平静的美国生活。1949年,像那个时期的许多留美学生一样,34岁的任新民先生也赶回来建设新中国,为祖国出力。他很快就成为我国远程导弹的材料专家,负责设计制造了“长征一号”,就是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卫
星的那枚火箭。1985年,任先生70岁了,因为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的贡献才为人所知。1995年,他80岁了,得到了“全国优秀工作者”称号。在他85岁时,国家向他颁发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航天奖”。然而,他说,“航天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个人的作用很小,很小。”是啊,我记得其他闻名的两弹一星元勋也说过类似的话,而且举出了很生动的例子。任新民院士今年90岁。在他70岁以前,没什么人知道他的所谓“成功”。
成功的或者所谓“不成功的”,他们都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们的祖国成功了,祖国是科学工作者们最坚强的后盾。他们推动了共和国的进步,他们与共和国一道前进。人民会忘记很多事情,但将永远尊敬和记住这样一群人:他们为祖国生死攸关的重大事业当了螺丝钉。这些人不屈不挠,忠贞爱国,延续了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神话,成为我国精神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从此懂得,即便那些所谓“不成功”的科学工作者,他们与共和国重大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业绩,也会博得同胞们永恒的纪念,为世世代代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榜样。
四.什么是科学工作者的祖国?
我今天谈的题目是“科学工作者的祖国”。祖国是个抽象概念,比起薪水,工作环境,雇主的名声,乃至北京户口,祖国似乎是个虚无缥缈的概念。
然而,中国的科学界向来有爱国主义传统。中国的科学就是为拯救国家危亡而兴起的,“科学救国”是中国第一批科学工作者们的动力。我国的进步依靠科学。没有科学,没有现代科学精神的普及,没有用科学精神取代迷信和蒙昧,没有普及科学精神的现代教育,就没有我们贫弱的国家今天走向强大、富裕。祖国靠科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背靠祖国,于是撑起了祖国这栋大厦。这大厦也给科学家们带来荣耀。数学家陈省身和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落叶归根,只是这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象征。世界上得到诺贝尔奖的人有数百成千,但做为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代表而赢得诺贝尔奖,那荣耀属于一个复兴中的古老文明,属于亿万中国老百姓那期待的眼睛。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你面前,就在你的学位论文里,就在你的实验室里,就在你天天就餐的食堂,就是你天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同事。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天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当我们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去庙里算命,买饭不排队,甚至加塞儿,那就是国家落后的原因。假如念书只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不惜踩着别人往上爬,就不善与人合作,就会偷懒,走歪门邪道,就抄袭、剽窃、造假数据,甚至会把国家的科研经费“洗”出来给自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