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育人,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蓬勃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吸引了群众参与,促进了市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三点一线”双创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郑州的嵩山、开封的龙亭、洛阳的龙门等景区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举成功,少林寺、关林、白马寺、包公祠、清明上河园等16个景点跻身国家4a级景区,郑州、开封、洛阳三市均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环境的改善使众多商家看好三市。在郑州,世界500强的美国杜邦、法国里昂水务、德国man、荷兰菲利普等11家跨国公司先后前来投资兴业。在开封,仅2002年就吸引外资5亿多元,13家外资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在洛阳,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大化纤工程等16个国家重点项目正加紧建设。“三点一线”双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三点一线”双创活动在全省产生了强烈反响,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兴起了新的创建热潮,初步形成了沿黄河旅游线与沿京广铁路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大十字”格局。
有益启示
作为精神文明区域创建的成功实践,“三点一线”双创活动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注入了新活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围绕中心,找准创建活动切入点。“三点一线”双创活动把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改善景区的旅游环境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努力在完善基础条件、优化城市环境上花力气,在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在打造旅游精品、促进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克服了一般创建活动服务经济建设的间接性,使精神文明创建在更深层次上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推动河南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这项创建活动找准了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抓住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兴奋点,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产生了强烈的共振效应。没有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三点一线”双创活动不可能这样受到重视和欢迎,不可能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影响,不可能收到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新载体,培育创建活动增长点。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三点一线”双创活动运用新的载体和形式,推动形成了双创结合、三市联动的精神文明区域创建格局,扩大了覆盖面,培育了增长点。它新就新在“联动”,好就好在“共建”。这种创建形式极大地调动了三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景区的积极性。三市既是协作伙伴,又是竞赛对手,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明争暗赛,共同提高,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竞争机制,产生了整体推进的规模效应,开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局面。
重点突出,打造创建活动闪光点。抓重点、举亮点,是推动工作、增强实效的重要方法。“三点一线”双创活动充分尊重事物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从基础最好的地方和全局意义最大的事情抓起,把“三点一线”城市和景区作为重点,打造精品,形成亮点,树为标杆,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河南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服务群众,把握创建活动落脚点。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三点一线”双创活动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切实办好实事好事,人民群众从创建活动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