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劳模事迹报告会”等10多场报告会。通过专题辅导、经验交流、典型宣传,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加深了对“*”重要思想的理解,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认识。
(二)服务发展大局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市直机关各单位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先进性教育活动契机,坚持“四个围绕”和“两创”(创文明单位、创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结合,在有效履职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服务和推动发展中体现先进性,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主要表现在:积极营造创业氛围,为加快闽北发展贡献力量。多年来,市直机关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文明创建,为发展造势升温,营造氛围,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机关各级党组织在制定机关党建工作意见时,把党建目标责任、文明单位创建与创业竞赛活动和绩效考评紧密结合起来,以“创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推进创业竞赛,以创业竞赛实际成果检验“创建”成效。市经贸委、市劳动局、市审计局、市物价局、市城监支队、市农业局等单位参加工委组织的报告会,展示了他们在创业竞赛中的感人事迹,用实际行动落实市委“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战略部署,争当创业竞赛标兵。市经贸委、市公安局、财政局等单位积极参加机关创业竞赛论坛。各单位还积极参加市直机关举办的创业竞赛成果图片展。文明建设和服务客商等情况得到很好地宣传和展示,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三)互动联动帮扶济困得到进一步深化
各单位积极响应市委、市文明委的号召,互动联动、帮扶济困,发挥文明单位的辐射带头作用。
一是积极实践*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直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市直130个单位与全市69个困难村、薄弱村结成对子,从20*年开始,市直80多个单位共下派村支书67人,党委书记20人。并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挂村服务、互动联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20*年,机关领导干部下村服务达1192人次,投入帮扶资金527.7万元,为基层办实事好事445件。挂村联动单位除了引进项目、支持资金外,还为所挂村培训农业科技人才,捐献电脑、图书资料,兴建学校、水渠水坝,修桥铺路等,为联动村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真正把所挂村作为单位的一个科室。在近几年的好实事评选中,每年都有数十件好实事受到机关通报奖励,推动了*机制的深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二是主动关心和慰问困难群众。20*-20*年市直机关共有51个文明单位与延平区各社区及部分县市挂点村的124户困难户结对帮扶,帮扶资金达30万多元。在20*和20*年闽北部分县市严重洪涝灾害,遭受巨大损失时,市直各级文明单位伸出援助之手,救灾帮困,捐赠救灾资金14万元。机关单位“春蕾助学”行动每年帮扶的困难学童有100多人,帮扶资金3万多元。市直机关各单位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城镇和农村底保户捐冬被,市直机关各文明单位共捐冬被600多床,折合资金12万多元。
(四)机关文化娱乐得到进一步丰富
紧贴中心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市直机关各单位建立党建带工建、妇建、团建的机制,加强对群团工作领导,支持工会、妇联、团组织的工作覆盖面,支持这些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市直工会工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凝心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