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使“干部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权。全面推行“收费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会计统一派遣、分配统一标准”的管理办法;实行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管理的审计监督;改革财政资金缴拨方式,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进税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收费行为;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运行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人事权。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和群众参与程度为着力点,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机制,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土地房地产交易中心、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明确职能定位,规范运作程序,加强自我约束,充分发挥各类中心在规范权力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三)在创新监督促廉机制上下功夫。创新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党内外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手段,形成监督合力,确保监督到位。推进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巡视、定期报告工作和廉政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防范和监督功能;强化党的纪律检查职能,切实发挥党内专门监督机关的作用。拓宽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式,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加强民主监督,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深化和完善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民主评议、民主恳谈、夜谈夜访等形式,充分发挥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基层民主的作用。把党内监督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监督效能,逐步形成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应灵敏的监督网络。
(四)在创新法纪保廉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党风廉政法纪约束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进行。出台实施重大改革措施和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和制度,都要科学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预防腐败寓于决策之中。及时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规章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对过去制定的党政干部行为准则和从政规范进行清理,必须坚持的坚决执行,不完全适应的作出调整,已经过时的及时废止,需要做出新规定的及时制定,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市场要素的管理,制定和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等规章制度。推进执纪执法,进一步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加强执法监察,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能,坚决纠正和查处有令不行、有法不依、顶风违纪的行为。
(五)在创新预警固廉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测评预警系统,及时分析和利用预警信息。设计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成效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民意调查,进行测评分析。实行定期走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制度。结合部门和行业特点,制订科学的测评办法,加强对部门和行业风气调查和测评。深入开展个案分析,从中发现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密切关注经济转轨、体制变革和加入wto后等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获取预警信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