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市场交易秩序,妨碍了公平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是与我们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标要求格格不入的。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抓出新成效,要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要全社会启动,搞一次深刻的全民教育。商业贿赂不光存在于建设领域,更存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和环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封建专制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等,都是滋生商业贿赂的重要思想根源。所以,商业贿赂是一种腐败文化。要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组织,上下发动,有步骤、有检查地进行集中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健康的商业文化氛围。特别是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治理商业贿赂的法规政策,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和弘扬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使抵制商业贿赂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要全过程、全方位联动,搞一次全面的清理。治理商业贿赂光有面不行,还要抓好点、线、面的结合,抓好预防、自律、联动。“点”就是工程项目,“线”就是全系统,“面”就是全社会。拿工程建设来讲,从工程立项、规划、征地、咨询论证,再到设计、施工。设计有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有总承包、分包、材料设备采购、中介服务、竣工验收、物业管理等,都要来一次全过程、全方位的清理,看看在经营活动中有没有不正当交易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抓出成效。
三要全系统发动,搞一次严格的稽查。专项治理工作不仅针对企事业单位,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也在治理之列。要重点查一查行政主管部门是否依法行使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有无违规审批、违法或不当执法等行为;是否存在参与或干预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等行为;是否存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以及其他不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的行为。
取得新成效的关键,主要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否落实:
一要看工作格局是否形成。即是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组织协调,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党组)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涉及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抓、敢于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尚未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门和单位要尽快开展工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分工,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
二要看组织是否落实。治理商业贿赂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上面要有人讲,中间要有人管,下面要有人干。从中央来讲,锦涛、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建设部为此成立了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从地方来讲,省委、省政府作了部署,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就要有人管,要成立工作机构,抽调得力人员专门干这个事。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组长、副组长都要认真思考问题,不能采取“顾问式”,顾得过来就问,顾不过来就不问。要有专门人员干这个工作,没有人干活,只能是有其名无其实。这项工作今天不干,明天也得干;这代人不干,下一代人也要干,还不是短时间能干完的事情。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伸着巴掌,样子像抓,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组织不落实,将会导致认识上不去、要求不高、群众发动不充分、工作抓而不紧。“五一”节一过,2008年又快过一半了,工作不抓紧能行吗?各级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进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