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的良好精神风貌,积极主动地做好经济热点问题的引导,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变挑战为机遇的信心和勇气。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鼓励人们勇于创业、自主创业,鼓励全社会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增强人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意志和决心。要以企业职工、农民工、大学生为重点,扎实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为促进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第三,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人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做到谋划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精神文明建设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精神文明建设任务靠人民群众参与,衡量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不断追求道德情操的提升,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素养,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从人民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境界,陶冶情操,以文化人。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和电视进万家等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立覆盖广泛、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要适应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趋势,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鼓励文化企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人们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网络电影、网络电视、网络图书、手机电视、手机报等现代文化服务业,建设更多适合青少年需要的绿色网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要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坚决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专项整治,下大力气净化网吧、网络、荧屏声频、手机视频、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坚决遏制淫秽色情的传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第五,坚持把群众性创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实践证明,群众性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调动了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建设精神文明的积极性。要继续运用这些年来在实践中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