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支持和帮助我县企业积极克服当前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措施:
一、强化生产要素保障
1、保障工业用电的正常供应。供电部门要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个性化用电需求并予以保障。在制定、实施设备检修计划停电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并在停电前三天告知有关企业,出现事故停电和故障停电时,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抢修。
2、确保企业正常用水。供水部门实施计划停水,应提前两天通知有关企业,并明确告知停水时间。因突发性事故造成停水的,供水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赶到事故现场抢修。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申请用水的,供水部门应在接到企业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勘察、设计、安装,交付使用。
3、加强运输综合服务。县经贸、交通部门应加强协调,掌握大宗商品运输流量和企业的运输需求,合理安排运力。对县外调入保质期限较短的原材料和产品,要优先保障运输。对我县工业企业运输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车辆出现一般违章的,公安交警部门应以批评教育为主,不作处罚。
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4、加强政银企互动。县经贸、人行、银监等部门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政银企三方对接、交流、互动。县人行、银监办牵头,各金融机构配合,全年至少免费举办一次企业融资业务培训班。
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利用动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抵押,支持民间资本组建贷款公司。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简化担保程序,采取国有资产注入资本金和吸引社会资金入股方式,县财政新增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0万元,增强担保实力。对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万元的项目,其担保佣金由县财政补贴20%。
三、加强劳动用工服务
6、加快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信息库,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和劳动者求职信息,及时制作,并通过各种有效媒介向社会发布“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提高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不定期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实现企业用工与劳动力求职的有效对接。
7、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关系。劳动保障部门要督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完善用工备案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劳动纠纷案件的发生。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劳动用工管理。
8、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绿色通道”。劳动仲裁机构要加强与企业、信访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的绿色通道,简化办案程序,降低仲裁成本,提高仲裁效率,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
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9、进一步落实重点企业挂钩帮扶制度。挂钩帮扶重点企业的县领导每月至少下企业一次,相关部门的领导每周至少下企业一次,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10、加强企业家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依托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精细化管理培训、企业高级管理提升培训等培训活动,开拓企业家视野,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1、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涉及工业企业的各种有偿服务性收费,原则上依据有关政策规定按下限标准的50%执行(企业中介服务费、房屋评估费、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