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协调发展三大任务,在项目建设、推进改革、民营经济、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五个方面实施攻坚,在能源工业、现代农业、城市发展、人文生态旅游、交通建设、社会事业六个方面实现突破,重点实施平定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一期、华亭电厂一期、750kv超高压输供电、煤田开发、煤制甲醇、醋酸生产十大过10亿元工程,全力建设全省能源化工基地、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基地、人文生态旅游基地。
奋斗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有新增强。确保经济发展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位次前移。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商贸、旅游业更加繁荣,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8:51:31。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1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达到2400元以上,实现整体小康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实施“两高三铁四横六纵”的交通路网规划,把平凉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平凉中心城市和六县县城基础、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汽车;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0。
——各项社会事业有新发展。教育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乡就业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资源环境状况有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5%,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实现上述目标,要全力实施好六大战略任务: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小康平凉”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建设“小康平凉”的根本任务,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健全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重点,突出“三个发展,三个加强,一项改革”。
发展块带经济,抓好“五带两区一园”建设。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煤电产业带、草畜产业带、优质果菜产业带、旅游产业带和沿312国道绿色产业聚集带,加快建设泾河川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崆峒旅游经济开发区、泾河川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扶持壮大专业经济合作社、各类协会等新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变。
发展县域经济,打造特色优势。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突出县域特色,培育特色经济,抓好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产业化经营,打造品牌产品,拓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与层面。建立健全与城镇化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融合,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输出地与输入地相衔接,搞好规划、组织、引导和服务,使劳务输转向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非凡重视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力争每年培训农民工10万人次,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35万人次以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抓好村镇规划治理,整合项目,集中资金,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小康住宅建设,实施改水、改厕、改路工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