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的37.9和47.7下降到35.8和43.7。
过去的五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五年。顺利完成撤地设市,实现了平凉行政治理体制的重大历史变革。加大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公开,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全市基本实现“两基”达标。平凉医专的挂牌成立,结束了我市没有高校的历史。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非典”和禽流感等疫病防治工作,初步建立起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1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崆峒等5县(区)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县(区)行列。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521处,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91。实施平凉电视台
节目通达乡镇工程,通达乡镇61个,灵台、崇信、华亭实现了全县通达。成功举办了市一运会、西交会、五武赛等大型节会和全国性赛事。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执行人大决议、决定,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创优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军政军民关系的发展。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05年,我们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实干攻坚抓突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亿元,增幅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增长37.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7亿元,增长10.6。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实施了一批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提升了产业层次和水平,工业生产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攀升的可喜局面。华砚煤矿1000万吨矿井竣工投产,华亭电厂、砚北煤矿600万吨选煤厂、新柏、新窑120万吨和山寨240万吨煤矿改扩建、新安煤矿建设进展较快。华亭中煦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已开工建设,填补了煤化工项目的空白。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一期通过可研评审,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望明年开工。灵台煤田前期勘探进展顺利。红峰机械、虹光电子等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完成工业企业技改投资13亿元,增长25.8。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亿元,增长21,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3。
二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落实支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千百年来农民种田纳税的历史,农民人均减负35元,兑现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635万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粮食总产量达到87.53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财政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今年新列2个100万元补贴,用于牛、果产业发展,肉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增长11.2%和11.1%。新植果树经济林12.75万亩,发展订单农业67.2万亩。龙头企业建设势头强劲,西开牧业、恒兴果汁、伊壮乳业、旭康食品等重点龙头企业建成投产。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较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建成小康新村76个。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全年组织劳务输转33.75万人次,务工创收12.5亿元,增长41.9%。
三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发展抓项目,共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666项,概算总投资193亿元,完成投资50亿元,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