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棉花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把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迅速做大做强。现阶段,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去年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召开后,畜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与全疆的形势相比,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非凡在以下四个要害问题上要有大的改观和突破。一是品种问题。我区的牲畜总量不少,但产肉量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良种率太低。没有良种化就提升不了畜牧业档次,也就谈不上畜牧业的现代化。品种的改良喊了事年,可是土牛、土羊还是大当其道,随处可见,改良步伐十分缓慢。一头良种牛是一二百公斤,一头土牛产肉也就是一二百公斤,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各县(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品种改良工作,力争在5年内大见成效。二是饲草问题。发展畜牧业,牲畜首先要吃饱吃好。根据测算,全区必须有80万亩苜蓿和100万亩饲料玉米并进行青贮制作,才能保持草畜平衡,营养合理。从目前看,苜蓿完成种植较好,饲料玉米的种植不理想。希望各县(市)狠下决心,今后两三年一定要力争完成100万亩饲料玉米和700万吨青贮任务。三是饲养问题。我们要下大力气彻底改变传统饲养习惯,各级干部都要深入农村,给农民算科学饲养的效益账,让他们熟悉到没有科学的饲养,就没有可观的效益,自觉主动地把握科学饲养技术,做到羊5至6个月出栏,牛16个月最多不超过18个月出栏。通过提高出栏率,到2007年产肉量达到29万吨,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700元。
四是加快发展问题。农民增收的压力要求畜牧业必须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要通过小额信贷、以工代赈、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同时,通过扶持发展大户、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尽快壮大畜牧业生产规模,使畜牧业早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
第三,尽快把林果业发展成为优势支柱产业。必须看到发展林果业不是我区的专利,南疆各地(州)都有发展林果业的明显优势。机遇是均等的,谁动手早,谁就占据主动。我区发展林果业是比较早的,但我们的力度和气势不如兄弟地(州),总有“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感觉。各县回去后要围绕人均30棵果树的目标,仔细清查,加紧工作。今后在发展上,必须要给林果业以正位,打破林果不能进基本农田的常规,改变过去在房前屋后、林带、毛渠等边边角角种植的方式,使优势果品形成佳果遍野、铺天盖地的规模。在布局上,要依据水土条件,突出区域特点,做到一地一品或几地一品,凸现优势果品规模,形成产业。要尽快提高治理水平,提高果木成活率,果断杜绝实生苗进地,及时做好果树的修剪、整枝、定秆工作,适时浇水追肥,培养树势,果断消灭“老头树”和低产、低效果树。
第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我区现在的大棚仅有2.9万亩,这与农业大区的地位不相当。在北疆和南疆的一些地方1亩大棚的平均效益达到了五六千元,相比之下,我区大棚的效益仅有三千多元,还有很大的潜力。到2007年,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到10万亩,使全区10%的农户有两个大棚,假如每个大棚收入5000元,效益就十分可观。当然发展设施农业不是全区铺开,大家都搞,而是适当集中,区域化生产,不能星星卢点,搞几个样板示范点,要做大规模,形成气候,做成产业。当前大棚生产要切实解决肥料投入的问题,在我区农村进行肥料施用观念的转变和技术的革命,引导农民改变长期以来只施低效牛羊粪的传统习惯,大力推广鸡粪、人粪、猪粪、油渣等肥效高的有机肥,提高大棚的产出效益。
第五,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各级干部要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走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