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保障,打造沿海宜居地带;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七、以东北腹地优势为依托,构建良性互动格局;对机遇的渴望、布局的审慎、缜密、实践中的大刀阔斧由此可见一斑。
‘辽老大’凸显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实优势
*年初,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在听取辽宁省政协组织的关于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调研成果发言后强调,要以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引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把辽宁省建设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要把发展现代产业集群作为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关键,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辽宁省已有的优势,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原材料工业,同时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要重视发挥辽宁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价格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说明,辽宁省的决策群体面对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构筑‘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其信心和勇气是源于对区域经济和辽宁省情的清醒认识,是以越来越明显的辽宁经济的比较优势为支撑的。从综合条件上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具有区位地理优势、港口集群优势、腹地资源优势、对外开放优势、交通网络优势、产业科技优势、城市功能优势、土地资源优势等八大综合优势;从区域经济分析看,北美、欧洲、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三大组成部分,而东北亚地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缓慢地区。近两年俄、日、韩三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朝鲜经济改革引人瞩目,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这使得东北亚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而辽宁在中国参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分工协作所处的位置,特别是‘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在这一区域经济合作中地缘优势的‘节点’地位,当仁不让地有望成为东北亚地区中国经济板块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从辽宁的经济优势和财富含量上看,辽宁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近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初见成效,产业结构发展比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朝鲜地区更具优势。而在国内辽宁的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曾经的‘辽老大’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加上辽宁发达的物流系统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等优势。正是这种各国各地区相关产业方面阶梯型的比较优势,为区域内展开产业的跨国、跨地区转移提供了可能。所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吸引世界装备制造业向辽宁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辽宁经济改革的必然成果;从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和走向上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重化工业时代,钢铁、石化、机械、采矿等行业都已进入加速期,这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与南方地区相比,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其在资源、能源、装备制造和加工业方面的优势,在这一轮的发展周期里,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必然要超过以消费品制造业、轻型制造业为主的南方地区。面对着第三次国际制造业开始对中国进行的新一轮大规模产业转移,重型制造业或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点,‘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不但具有承接这些产业的优势,而且正在举全省之力不断地扩大这种优势。一个已经成为全省共识的目标是:辽宁要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经过5-10年的时间重现‘共和国装备部’的风采,将辽宁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中心。
以均衡发展促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作为辽宁省的‘一号工程’,‘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可谓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巩固和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