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完成硬化10公里,改造21公里。城区管道燃气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500万元,新增管网入户2500户。110指挥中心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大寨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完成,麻武乡生态移民项目已申报。南山生态公园完成投资1200万元,占年计划的60%。廉租房、城市水厕、便民道路建设进展顺利。
(二)重点工作以典型带动为突破,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上半年,全区上下凝聚发展力量,破难攻坚,各项重点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1、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工业企业产销两旺。区属1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实现利税2826.6万元,分别增长16.5%、24.2%和17.3%;6户外贸出口企业完成出口创汇76.7万美元,完成外贸销售3539.2万元人民币,分别增长4.5%和63.6%。企业改革改制深入开展。列入改制计划的6户企业中,原纸厂、金属制品厂、雪竹造纸厂完成了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太统水泥公司已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园区建设逐步完善。东一路已全面建成,西一路完成道路设计,35kv变电站已完成基础工程。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区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先后上门与蒙牛、海螺、双汇集团等20多家全国行业10强企业对接洽谈项目。上半年,洽谈推介各类项目36项,已签约12项,协议引进资金12.38亿元,到位资金1.8亿元。民营经济持续壮大。新增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803户,新增从业人员2154人,新增注册资本3522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7.74亿元,增长11.09%。节能减排措施到位。太和电化厂烟气粉尘治理项目已通过省环保局验收,宝马纸业、祁连山水泥等重点工业企业节能技改项目进展顺利。对百兴集团福利制革厂、峡门造纸厂实行停产限期治理,加强节能执法监察和重点企业污染减排监管,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减少8.15%。
2、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组织实施了以“两带四园双十”为主的泾河川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植果树经济林1.61万亩,播种蔬菜15.66万亩,新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个,申请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1.35万亩。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同步进行。80个村庄规划已完成30个,高标准建成小康屋490户,完成三清五改966户。集中开展了312沿线村庄综合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三里、柴寺等5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824万元,已搬迁并集中安置农户68户。加大劳务输转力度,新开辟福建泉州等3个劳务基地,输出劳动力7.76万人,创劳务收入1.6亿元。面对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抗大旱、救大灾,多方筹集资金200余万元,维修各类水利设施161处,向6263户24650名困难群众发放了救灾物资,积极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3、特色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商贸业日趋活跃。以完善市场网络体系为方向,积极建办电子市场、花鸟鱼虫市场、东郊蔬菜市场、陇东汽配城。提升新世纪商厦、平凉商城、家具汇展中心等商贸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市场互动发展。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33亿元,增长21.34%。旅游业快速发展。放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崆峒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片效应,旅游发展体量进一步扩充,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70.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1亿元,分别增长11.2%和10.1%。肉牛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实施了“一乡十村八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