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8亿元。
6、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在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上求突破、创一流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涉法涉诉、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方面的问题及群众要求最迫切、社会最关注的吃水、行路、上学、看病、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千方百计促民富、解民忧、保民安,全力“抓好四项创建、开展五项行动、建好十项惠民工程”,着力构建和谐崆峒。一是抓好四项创建。以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工程,深入开展实用技术进农村活动,提高科技普及率和应用水平。特色文化名区创建以弘扬崆峒文化为主题,鼓励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举办2-3次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节庆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三名”工程创建活动,培养和吸收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创建和谐社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二是开展五项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行动。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确保二女户结扎、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难点工作取得突破,弘扬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致富信息进万家行动。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民信息之家”,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致富信息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典型,不断拓宽致富视野。双拥共建行动。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军民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双拥”新格局。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行动。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食品药品“两网”建设,严格公共卫生执法监督,强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监管,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平安崆峒行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真落实领导信访包案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减少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和“4080”人员拓宽就业途径,全年新增就业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抓好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和关键部位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三是建好十项惠民工程。(1)全面启动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完善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期工程,实现农村电视网络全覆盖,完成入户2万户,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3)完成北大路铺油及通乡油路附属工程,建成农村客运乡站4个、村站6个,新开通乡公交线路3条,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4)实施麻武、大寨等南部林缘区、景区群众异地搬迁,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5)完成城区管道燃气二期工程,新入户1.5万户,扩大城市居民清洁能源使用覆盖面。(6)建成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2万平方米,缓解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7)迁址新建平凉五中,建成平凉二中公寓楼、平凉铁中综合楼、西郊小学、三里塬小学等重点项目,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校舍12600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8)开工建设中国·甘肃皇甫谧医院,提高居民医疗服务水平。(9)完成110指挥中心配套设施,实现110、120、119三台合一,增强社会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10)建设南山生态公园,完成10条城区街巷改造4.38万平方米,建成水厕10座,使城区公用水厕达到40座,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三、切实强化抓落实的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