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条件,确保1300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依托市场和中介组织,在开辟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品牌、树立劳务形象、扩大组织输出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完成劳务输转8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3.5亿元。
4、以强化功能配套为重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求突破、创一流
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重点“建设五大项目、实施四十工程、抓好五个城镇、解决一个问题”,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48%。着力抓好城区集中供热、管道燃气、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污水处理和廉租房建设五大项目,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住宅产业开发,建设新城花园、景海嘉园等10个住宅小区,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3.6平方米;完成胜利桥纸厂路、临泾路、三里塬一号路等10条背街小巷改造;建成南门苑、宝塔路、东甘沟路等10座水厕;建成北极路、胜利桥、果园路等6处便民市场和汽配城、电子产品、花鸟鱼虫、蔬菜批发4个专业市场,改善广大市民生活环境。四十里铺、崆峒、草峰、白庙、大寨5个中心小城镇按照“提质扩容,做精做细,突出特色”的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围绕5个中心小城镇,规划建设好吴岳、寨子街、安家、高寨、东九等22个中心村,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功能。着力研究解决“城中村”问题,今年市上把我区柳湖村、泾滩村列为开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要求在改造“城中村”、农民转居民、失地保障方面创出经验。民政、社保、土地等相关部门和柳湖乡要高度重视,尽快拿出试点方案,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加大城区南北面山绿化,加强城市日常管理和清扫保洁,美化城乡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5、以提升产业开发层次为重点,在壮大特色经济上求突破、创一流
按照“壮大规模、培育基地、完善市场、打造品牌、提高质量”的思路,做大、做特、做优、做活特色产业,突显区域经济优势。在肉牛产业开发上,围绕建设全省绿色畜牧基地,依托世行贷款肉牛产业化等项目,坚持分散养殖和集中育肥相结合,重点发展一批专业村,扶持一批养殖大户,提高优质肉牛比例,使肉牛饲养量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力争突破30万头,奶牛存栏达到6200头。加大肉牛产品深度开发和品牌培育,支持景兴、西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满负荷生产。大胆引进生化制药、饲料加工、低温肉食品等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壮大肉牛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增值率。在旅游产业开发上,围绕建设全省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极力打响崆峒旅游品牌,开工建设道教文化一条街,建成崆峒古镇·问道驿站一期、广成山庄、崆峒武术学校等重点工程。加强景区文物保护,实施崆峒山凌空塔维修工程。加快南山生态公园建设步伐,开发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生活实用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崆峒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片效应,以拍摄影视剧、崆峒山音乐电视宣传片等新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使崆峒山融入全国精品旅游线路。将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景点纳入崆峒山旅游集团统一管理,实行通票通游,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内力争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5亿元。在商贸业发展上,以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商贸中心为目标,积极培育新世纪商厦、世纪金鼎等一批商流名店,扩大平凉商城、沙港市场等批发市场辐射半径,提升国际家具汇展中心、柳湖建材、东郊蔬菜等专业市场档次。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城乡市场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电子配送、连锁经营,健全市场网络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