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这些企业的职工工资远高于其他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二)发展中的问题
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以及投资“潮涌现象”和“双盈余”问题的产生,除了改革不到位的原因,主要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有关。
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的原因。首先,我国作为一个刚刚跨过低中等收入国家门槛的发展中国家,即使国内很多产业已经产能过剩,但产业升级空间仍非常大,投资机会非常多。其次,收入分配不均,财富越来越向经营大企业的富者集中,而富者消费倾向低,又容易从银行取得投资的配套资金,因而投资冲动大。低收入者消费倾向虽然较高,但收入水平低,消费意愿难于实现。所以,整个社会就表现为消费不足。第三,由于市场规模巨大、劳动力相对便宜、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等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大量进入,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国。
投资“潮涌现象”的原因。一般来说,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基本上是沿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逐阶而上,企业对下一阶段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很容易形成共识,导致过多的企业同时进入某个产业,进而形成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甚至导致通货紧缩。经过一番厮杀后,不少企业倒闭,银行呆坏账增加,情况严重时还可能诱发金融和经济危机。这种现象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出现。另外,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银行为赚取存贷利差,有积极性去支持企业投资。由于我国银行结构以大银行为主,银行间对投资项目也容易英雄所见略同,使“潮涌现象”更为严重。
“双盈余”的原因。资本账户盈余同外商以我国为加工出口基地和为进入我国市场而到我国投资有关,还与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既缺资金也缺外汇的情况下制定的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有关,这种情况直到今年
才有所改变。由于投资过热和“潮涌现象”形成产能过剩,国内消费相对不足,必然要增加出口,这就使得经常账户出现盈余。同时,改革开放初期为克服外汇短缺的瓶颈制约,我国制定了鼓励出口的各种退税政策,这些政策一直延续使用。经常账户盈余除了内因,也与美国财政赤字和居民储蓄率低,国内需求大于国内供给,只能靠国外供给来平衡,从而导致经常账户赤字的外因有关。2005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盈余的大量增加,还与投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活动有关。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投机者仅能利用高报出口价值、低报进口价值或假技术转让等方式将外汇汇入我国换成人民币,这些手段都会加大我国经常账户盈余。日本和台湾地区在80年代中期面临货币升值压力时,也出现过同样现象。(三)激励机制和法制问题
激励机制和法制问题突出表现在资源、环境问题上。
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我国处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资源使用的增加和环境的压力,这同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的发达国家有所不同;金融结构不利于劳动力密集的中小企业发展,也限制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和环境压力更大。其次,我国能源资源价格不合理,使用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措施所增加的成本往往远高于能源资源节约所带来的好处,企业缺乏节约能源资源的内在动力。同样道理,污染减排设备的安装和运转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对没有达标企业的惩罚力度又不够,这就使得有些企业即使已安装了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