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于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人们都给予十分的关注。本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对2009年经济工作的谋篇布局,自然成为国内外观察家研判的重要对象。那么,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重点的安排呢?
夯实发展基础
努力破解“三农”难题
●形势与任务
2009年在破解“三农”难题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大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结束多年徘徊下降的局面,实现了种粮与增收同步大幅增长。一方面,在夏粮增产4.8%的基础上,早稻产量达到321亿公斤,同比增长了8.8%,秋粮生产更是丰收在望;另一方面,农民增收不仅同比增长11.4%,速度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而且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8.4%的速度。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加强农业、破解“三农”难题仍然是2009年整个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这是因为明年的农业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仍将面临许多新的矛盾:一是今年出台的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效应将“边际递减”,特别是在农产品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保护价”的财政补贴根基最终会动摇,所以怎样确保“增产增收”,防止“增产不增收”仍是难题。二是今年采用的“直接补贴”方式,虽然调动了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本身操作成本太高和财政资金有限的制约,也将对直补政策的“可持续性”提出挑战。三是尽管国家对土地实行了严格的指令控制,但日益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然不断强化对土地的“硬需求”,土地面积日益减少实属必然,因此如何破解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能再念“老黄历”,需要另辟他径。四是虽然中央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吸引的许多农民工返乡务农,但农业作为先天的“弱质产业”,不可能承受目前我们赋予它维持和承载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使命,如何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或城市转移的渠道,进而从根本上减少农民,仍需要认真研究。五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税即将“终结”,农村基层乡镇巨额债务的“冰山”将浮出水面,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社会事业发展将无力支撑,如何摆脱乡镇“财政危机”也需要从长计议。六是发展滞后的农村金融不仅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的主要障碍,而且成为制约农民实现规模经营和摆脱贫困的瓶颈。
●2009年着力点
因此,2009年要在继续坚持今年“一号文件”和“一免两补”(减征、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