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手段要求干部职工带头入股办电站,发出的电送达到“两广”,换回了稀缺的资金,避免了交通不便这个短处,体现了区位优势。还通过行政手段制定返还税收政策,利用外商、干部、中介机构、县直单位等各种中介主体,把外来资本、外商、外来企业等请进来,参与我们的水电开发,让他们有钱赚,而舍不得离开,初步完成了“开发水电兴##”的战略任务。因此,对我县而言,必须认真研究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积极出台系列政策制度,主动吸引两广、江浙等沿海发达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进入我县,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四)操作力和执行力的到位需要行政手段来保证。政府的强势不是体现在权力的强硬上,而是体现在工作的效力和实现度上。提高执行力,需要有较强协调、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引导者,需要一批靠得牢、有能力、吃得苦的操作手,政府决策一旦出台,能否操作和执行到位,关键是强势推动,求真务实,精心操作,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提升办事的能力,工作落到实处,这样强势政府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除了历史、自然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外,我们认为人的因素还有潜力可挖,主要表现是各级领导抓经济工作的精力还不够集中,责任不够落实,措施不够有力,工作不够主动,这些都是操作力和执行力不到位的具体表现,是造成我县经济发展速度不快的决定性和根本性因素。要消除这些不良现象,仅靠一般号召、会议安排是不够的,必须有严格的行政命令,必须通过定目标、压担子、压责任、抓落实、务实效、搞奖惩、搞考核等行政手段,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发展经济的潜力,培养负重奋进的士气,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思维,强化措施,在全县上下全面推行经济发展目标管理的行政方式
(一)统一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认识。从2009年开始,省市政府分别对下一级实行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考核,根据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排位,以此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从今年开始,县委政府对各乡镇场进行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考核,其主要目的也就是与省市保持一致,对各乡镇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行较为准确和客观的评价,以便县委政府更好地进行经济调度工作,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保证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些同志可能会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考核经济指标可会成为无用功;农民种什么,乡镇管不了,数据也统不上;企业怎么干,政府也不好干预,因此,县委政府实行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仅仅是上来报几个数而已,是一项虚而不实、做而不力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而狭隘的思想,是传统而错误的观念。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认真研究怎么样领导市场经济工作。作为政府各级,一级给一级任务目标,是没有错的,基层政府在接受任务目标后,是完全可以围绕目标,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政策优惠等手段,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引导企业提高效益,形成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引导外来客商来发展经济;还可以围绕目标,把工作任务和指标分解到每个工作人员,促使他们抓落实,这些同样证明经济发展目标管理是可行的。即使退一步而言,第一次上报的是虚数,第二次是虚数,第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