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到9月末,全市已有90家民营企业有出口实绩,比上年同期增加60家。前三季度,全市民营企业完成出口总额0.86亿美元,增长75.4%,比全市增速快47.3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6.6%。
民营工业加快向园区集中。围绕化学工业、硅资源加工、海产品加工等行业,建立了一批民营经济园。灌南县与江苏亚邦化工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堆沟港化学工业园,自去年5月份建设以来,已引进项目超过40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成为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集聚地。
5、民营企业活力显现,整体效益逐步提高
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全面提高,税源逐步扩大,使全市私营个体经济的税收收入保持强劲增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金3.39亿元,同比增长44.1%,高出全市财政收入增速10.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经济完成入库税金为1.95亿元,增长83.9%,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民营经济领域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到9月末,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18.1万人,新增就业人员1.15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47人,社会效益也越来越突出。
6、民间投资增势强劲,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由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走低,前3季度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11.8%,但这没有影响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民间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前3季度,全社会民间投资完成97.54亿元,同比增长43.0%,增幅高出全社会投资3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稳步上升,国有投资独领风骚的格局被打破,民间投资在全市全社会投资中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已达55.1%。
三、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意义
民营经济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成为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1、民营经济拓宽了就业渠道
随着连云港市加快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步伐,民营经济为国有经济顺利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就业空间明显缩小,外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数量基本稳定,只有民营经济就业人员呈逐年上升势头,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领域,是连云港市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到目前为止,连云港市民
2、民营经济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城乡居民提高收入增加了一条有效途径。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82元,其中人均经营净收入为643元,比上年增长了近3倍。全市农村私营个体企业有29230家,实现营业收入达275.98亿元,利润10.82亿元,为全市农民增收、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做出了较大贡献。
3、民营经济推动了企业改制创新
民营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国有和集体企业观念的更新、机制的转变和体制的创新。全市已有许多民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中小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的改制,盘活了国有和集体的大部分资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改制工作。
4、民营经济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近年来,民营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领域的生力军。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5、民营经济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