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带;xx镇是西部新城的中心、市级中心镇和百强镇,享有不可多得的区域优势,应按xx主城副中心和西部新城第三产业服务区的要求,快速建设成为西部新城的核心区;xx镇是xx市大学城的主体部分,与大学城相依共存,当前主要是积极配合大学城建设,做好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工作,努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和企业搬迁等问题;xx镇要依托国家级xx大学科技园拓展区—xx科技工业园,借助“811”等高科技项目入驻的机遇,努力建设成为xx市的高新技术孵化产业基地;土主镇要以全国铁路集装箱重庆中心站定点团结村为契机,配套发展仓储区、出口加工区和服务区,建成xx市重要的物流中心;青凤片区应着力于资源共享,产业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东部城区搬迁企业,建设xx市重要的汽摩零部件产业基地;xx镇纺织产业特色鲜明,应着力于调整结构,提升档次,打造纺织产业集群,建成xx市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xx镇依托大学城,后发优势明显,应按照政府主导、业主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着力引进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业开发业主,努力建设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各镇在发展特色镇域经济的过程中,绝不能盲目效仿、重复建设,更不能低档次开发、无序建设,而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较好区位资源优势、较强综合竞争实力、较大市场发展空间的产业重点培育,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逐步成为该镇的代名词,打造专业镇、特色镇,形成“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的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二、统筹发展,着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城乡“二元”结构涉及户籍身份、收入分配、公共财产、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目前最主要体现在制度歧视上:城乡分异的户籍制度造成农民社会身份的不平等,长期不平衡的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造成农业的根本性落后,不合理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是造成农村基础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