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严峻,完成市下达的六项经济考核指标和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不容盲目乐观。主要制弱因素和问题有五个方面: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紧缺,导致一些建设项目进程缓慢。如工业园区的配套建设、老城重点项目的改造、农村交通、水利的建设等,都是因为资金严重缺口,致使项目建设受阻。二是土地资源贫乏,发展空间受到制约。随着招商引资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区工业的发展,我区可以用于发展工业的土地已越来越少,目前我区虽然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除了已使用的8平方公里之外,剩下的土地仅有7个平方公里,严重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三是签约项目资金到位不够理想。去年组织的几次大型招商推介会中我区签约项目有 个,合同投资总额 亿元,至目前止,已履约 个,项目的到位资金 万元,占合同投资总额的 %。四是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难度大。今年,随着公路、东路、大桥、职院等重点项目的动工建设,我区面临着建区以来任务最繁重的征地拆迁任务。虽然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大部分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已经完成,但是仍有一些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没有完成,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同时,拆迁后的农民安置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做好的一项艰巨任务。五是省政府出台并实施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给我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一方面,按照新的政策,我区今年要想拿到省转移支付和奖励,上划省“四税”的增长幅度必须提高到35%,“综合增长率”也必须提升到27.55%,而要实现这个增幅,难度和压力相当大;而且,要想每年能得奖,能多得奖励,就必须要求每年的“综合增长率”超过28%,难度也非常大。另一方面,我区财政转移支付基数偏低,与我区财政供养人数相差太大,同时省对山区的倾斜政策我区很多方面无法享受,因此,新机制的出台,为我们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发展优势和潜力。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整个经济发展大环境来看,外部形势趋好。国家为加快经济发展,今年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全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也出台了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为尽快摆脱全市经济落后的面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把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经济大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和省、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其次,从我区各行各业的发展前景来看,增长因素很多,这些增长因素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力源泉:
一是从1-4月份市下达的经济考核指标来看,我区大多数指标都位居全市前列。如地区生产总值排第一;吸收外资绝对值第一,增幅第三;本级财政增幅排第二,税收总收入绝对值排第三,增幅排第四。这一趋势,充分说明我区整个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较强。
二是从工业的发展来看,增长因素也很多。一方面,近几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不断发展以及一批外资、民营企业的相继落户,我区的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工业格局朝着以外资、民营为主的工业格局转变,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今年我区加大了工作力度,着力抓好16个重点工业项目的竣工投产,从目前这16个项目的进展来看,6月份可望投产的有 个,年底可望投产的有 个,这些项目投产后,今年可新增工业产值 亿元。而且,由于今年没有“非典”因素的影响,原有的一些高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