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四是力度空前的环保整治行动关停取缔了大部分不达标煤焦企业,直接严重影响了我县的财政收入。
其他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比较良好。到六月底,全县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64884万元,增长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亿元,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2.52亿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9元,增长31.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89.83元,增长13.7%。
1、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今年我县的农业农村经济非常喜人。之所以这样说,一是我们遇到了多年少有的政策倾斜。去年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见到了明显成效,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今年年初,中央不仅在时隔18年之后出台了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而且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顺应上级政策,我县出台了《十条意见》,并组建400人的工作团进驻100个村,县财政今年想方设法挤出了7个100万元支持发展农业(农村工作团经费100万,乡镇站所干部职工工资落实100万,科技三项费用中倾斜农业100万,农业发展资金200万,乡镇公用经费补贴100万,粮食种植补贴100万)。可以说,上上下下对“三农”的政策倾斜、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调动起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我们遇到了多年少有的有利气候。除个别乡镇遭受短时大风、冰雹袭击外,今年我县风调雨顺,干热风、沙尘暴等恶劣气候少有发生,1—7月份全县降水量177.2毫米,比去年同期增加20毫米,而且多数为有效雨、及时雨,目前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已成定局。三是我们遇到了多年少有的市场形势。除禽类产品价格年初受禽流感影响、出现短期波动外,粮食、蔬菜、瓜果以及各类畜禽产品市场价格一直保持较高价位,而且供应充足,需求旺盛,我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出现了多年没有过的两位数增长,市场形势是一个重要原因。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统领下,呈现出布局区域化、产业链条化、增收多元化的良好局面。
一是粮经比例顺势调整。国家对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热情,全县共播种粮食作物41.5万亩、经济作物17.1万亩,粮经比例71:29,与去年的59:41相比发生较大变化,而且间作套种等立体种植增产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引进推广各种新优作物品种170余个,种植业走上内涵发展道路,同时区域优势逐步凸显,如小麦种植逐步向平川乡镇复种指数高的保浇地、肥旱地集中,蔬菜逐步向宁固、洪善、岳壁、古陶、杜家庄等水利条件好的区域集中。
二是林果基地质量明显提高。在不断创新林业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民营、股份林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封山育林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在干鲜果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上,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酥梨、黄金梨产区,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高接换优、平衡施肥等先进增产增效技术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而且基地建设的典型层出不穷,高标准建成了卜宜乡永城、军寨、枣树坪的千亩核桃基地,苏家堡红枣育苗示范基地,南西泉核桃育苗基地等,对林果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干鲜果总面积达到23.9万亩,具备了以规模制胜、靠总量竞争的实力。
三是畜牧强县建设稳步推进。以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为载体,养殖业正向着一区一品、一乡一业、小规模、大群体、集约化方向发展,今年新建各类养殖小区10个,总数达到110个,容纳养殖户2000余户。面对年初突发的禽流感疫情,我县政府、企业、农户三级联动,成功地打胜了一场狙击战,养鸡业经受了严峻考验后健康发展,饲养量达409万只,其中肉鸡130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